返回

李淳:按下reset鍵 讓兩岸服貿協議重現生機


  兩岸服貿協議簽署至今九個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基於服貿協議對台灣的重要性,我期待服貿能早日生效,但也不認同執政黨用這種粗糙的方式,試圖避免實質審查程序,更憂心這次立法院強渡關山引起重大爭議後,大家是否還能夠平和、理性的審議服貿。不過這個死結不打開,台灣動彈不得,誰都不能宣稱獲得勝利!


  服貿爭議演變至今,除了黑箱作業,開放對等,安全威脅等問題,以及背後藍與綠、民團社運與政府的對抗外,更深層的糾結難題,可能在於我們到底應該用何種態度與立場,來面對中國。


  中國對台灣的政治企圖眾所周知,面對這樣的企圖,我們可以選擇關上門、砌高牆來回應,也可以打開門、走出去面對。過去十餘年的經驗已經證明,關門、砌牆根本無效,更在我們自以為關上兩岸大門之際,實際也關上了亞太經濟整合的門。就在這十年間,韓國迅速崛起,經濟整合佈滿了全球,更即將與中國完成FTA,我們卻只能乾瞪眼。


  所以服貿協議打開的門,不止是兩岸商機,更敲開了「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等區域整合的大門,這是因為中國早已成為世界經濟與政治大國,各國都很在意其對於台灣加入的反應;兩岸經貿順暢,中國亮紅燈的可能就越小,才能讓各國能從單純經貿利益來思考台灣的申請案。台灣融入亞太經濟圈,可能才是更安全的作法。


  雖然服貿可能具有「一步通、步步通」的效果,但並不能合理化規避實質審查的做法。我們反對逐條審查只是拖延戰術,但在尚未實質審查前,並無法說服大眾反對黨真的是為了拖延而拖延,也無法藉此化解外界的憂慮。更因為引爆了夾雜著各種不滿的情緒酒精,模糊了問題焦點,還可能延伸為對加入區域整合的反彈。


  就在越南、馬來西亞都已經加入TPP的今天,台灣沒有本錢再陷入這樣的對抗,應以務實的思維,解開死結。我們需要按下政策的reset鍵,讓服貿重新回到實質審查以化解爭議。但這次國會要把審查規則先講清楚。反對黨已經提出一份「憂心清單」,可以優先逐項先審,剩餘的項目就未必要逐條審才叫民主,才能兼顧監督與速度。


  最後對於逐項審查,我們期待要基於:1.正確事實、2.風險評估及3.因應對案,不能憑感覺判斷,不能再要中國讓利,更不能只反對無方案。特別是風險評估重點在發生的機率,以及能否控制,而不是有無風險。目前很多意見,成功挑起大家對中國的敵意,誇大風險機率與影響範圍。反對很容易,但大家看完喊爽後,還是要想想對台灣、對自己的意義。


作者:李淳(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