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吳惠林:台灣整體經濟穩健發展, 全球e焦點電子報

作者:吳惠林 (第三所研究員)
原刊登:全球台商e焦點 - 第86期 - 2007年9月11日
原文連結 : http://twbusiness.nat.gov.tw/epaper/y07/09/86-211.htm

這一陣子,全球股市受美國次級房貸事件的影響,大幅下落,台灣的股市也不例外,跌幅還相對深。不過,8月下旬已有跌深反彈的跡象,在回春有望下,何時再探「萬點行情」,相信會是不久之後的話題。

就在股市急速下滑之際,行政院經建會發布6月份台灣景氣指標,其中的景氣對策信號,不但亮出今年第2個代表「景氣穩健」的「綠燈」,而且綜合判斷分數較上月大幅增加5分,達25分。再由6月景氣領先指標和同時指標,雙雙較上月微升觀之,似乎經濟景氣穩健還得以持續維持,而新修正的景氣指標又反映出更樂觀的景氣訊息。

在短期景氣呈現樂觀氛圍下,國內各經濟預測機構對今年的台灣經濟成長,也都不約而同向上調升。最近期的就有中華經濟研究院和台灣經濟研究院,在7月下旬先後發布最新經濟預測,兩院都預估今年下半年的台灣經濟表現將優於上半年,因而都上調今年台灣經濟成長預測值。中經院從原本預估的4.17%調至4.26%,台經院則由4.09%調高為4.21%。上調的原因都是國際經濟表現較原先預期為佳。舉國際貨幣基金(IMF)公布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為例,就將今明兩年的全球經濟成長預測值,都由4月份預測的4.9%上調至5.2%。

所以,無論是短期的景氣或長期性的成長,當前的台灣經濟似乎都呈現出樂觀氣息。其實,由近期輿論炒作「通貨膨脹」、甚至「惡性通膨」的疑慮都已經出現來看,說「景氣過熱」也似無不可。可是,另一方面我們卻又聽聞「所得停滯」、甚至縮水的吶喊,難道會是「停滯性膨脹」的景象要來嗎?不過,單由這些年經濟成長率都達4%以上來看,「停滯性膨脹」應該只會是傳言而已!

進一步看「物價」。由於前陣子國際油價漲個不停,實施浮動油價機制的中油,也似乎都上調油價,引起各界撻伐。再因國際原物料也頻頻往上調價,一時之間台灣瀰漫著民生必需品普遍漲價的氛圍,連行政院主計處發布的物價未漲的統計數據都受到質疑,因而呼籲政府出面抑制物價上漲的聲音也此起彼落。還好的是,除了中油浮動油價機制的檢討並改進外,政府迄今只關心是否有人為哄抬情事,並無意介入干預物價。

畢竟「價格」是市場的最重要「信號」,讓其「真實呈現」,才能引領眾多參與市場的「供需雙方行為人」作「最有效率」、「錢花在刀口上」之買賣行為。物價的漲跌只是各自反映「供給不足或需求過多」以及「供給過剩或需求不足」,爾後再引導供需雙方的相對行為。物價之所以會出現「普遍性」、「大幅」且「長時期」上漲的「通貨膨脹」局面,一定是「貨幣太多」所支撐的「需求持續增加」。單以「外匯存底」這個指標數據看,我們社會「錢太多」或「游資多」也很明顯,的確有引發通貨膨脹的條件和環境。

所以,央行應適當控制貨幣數量,而政府也應持續開放市場讓供給增加,才是平抑物價的良方,切勿病急亂投醫反而造成大混亂。另一方面,消費者更不要受媒體報導而亂了方寸,以致一窩蜂搶購物品才好!

總之,包括股市在內,一切市場終會回歸基本面。觀察近期的台灣經濟,除了颱風引起蔬果供給嚴重受損,致部份果蔬價格會出現短暫性顯著上揚外,並無特殊的擾亂因素存在,基本面相對穩健。台灣人民實在不必自己嚇自己,宜保持「理性」心態、冷靜因應市場的變化才是正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