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吳惠林:不畏全球股災 台灣經濟穩健持平邁進, 工商時報

經濟指標顯示台灣經濟景氣屬短空長多格局,未來與中國大陸的互動仍是最重要的觀察重點。

作者:吳惠林 (第三研究所研究員)
原刊登:工商時報 - D3版 2007/09/07

經過美國次級房貸風波的大衝擊,台股隨著全球股災起舞而暴跌之後,8月底終於反彈回升、蜿蜒前行,而行政院經建會8月27日公布的 7月分新修正的台灣景氣指標也顯現出相同訊息。最受青睞的景氣對策信號,7月分不但連續第2個月亮出代表景氣穩健的「綠燈」,而且綜合判斷分數較上月增加4分,為29分。再由7月分的景氣領先指標和同時指標雙雙較上月上升來看,似乎穩健景氣仍將持續。

景氣信心仍舊看好

 不過,經建會7月的製造業廠商調查,受查廠商認為未來3個月景氣將轉好者比率由上月18%降為11%,而預期轉壞者卻也由15%減為1 3%,亦即受查廠商皆大部分認為景氣將持平(比率且由上月的67%增為76%)。然而,同時間公布7月景氣動向的台經院,其受訪廠商不論是製造或服務業,都對未來景氣有信心。這兩個機構的廠商調查結果,似乎反映出廠商對台灣的短期景氣,還是抱持著審慎保守、但偏向上走的看法。

相對於業者對景氣的稍向上看,中央大學台經中心日前公布的「8 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其中的「對於未來半年經濟景氣」信心指數,卻是呈現下降。由6項構成指標中的「未來半年投資股票信心」指數跌幅最大,以及「未來半年物價信心」創下6年8個月來的新低點,似乎可窺知消費者受到近期這波股災的衝擊、信心受創之一斑。

不過,「未來半年就業機會信心」是唯一上升指標,以及「未來半年購買耐久財貨時機」指數持平,卻顯示民眾對台灣經濟基本面和長期性發展有信心。行政院主計處8月23日公布的今年第二季台灣經濟成長率訊息,即與此相呼應。

行政院主計處公布的今年第二季台灣經濟成長率5.07%,不但較原先的預測值增加0.67個百分點之多,且是6季以來的最佳表現。而且,今年全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值,行政院主計處也由原先預估的4 .38%上修0.2個百分點至4.58%。

失業率創7年來同期新低

另一項長期性且呈現落後的勞動市場指標,就行政院主計處8月22 日發布的失業率來看,今年7月台灣平均失業率雖升至4.3%,且是1 1個月以來的新高,但它卻是7年以來同月分的最低水準,而今年1至 7月的平均失業率3.88%,也是7年來同期新低。

此外,再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今年1至6月受僱員工平均薪資及經常性薪資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1.64%和1.53%,扣除物價上漲率0 .61%之後,仍分別有1.03%和0.92%的增加;而平均經常性薪資且已連續13個月成長逾1%,顯示國內薪資已穩定成長。這是否也透露出全球經濟結構,特別是兩岸投資經貿關係,已到微妙轉捩的時候?

眾所周知,全球性的「M型社會」之所以形成,與「委外」和中國大陸、印度等龐大新興經濟體的興起緊密相關,但20多年的發展之後,「後發優勢」已逐漸消失。舉中國大陸這個代表國為例,除了勞工等生產成本已提升、優惠措施也逐漸取消外,「中國經濟崛起」最近受到質疑,而且2008年8月北京奧運被認為是關鍵性觀察點。

這一陣子除了人權議題隨著奧運聖火又熾熱外,支撐高成長率的重大建設已難以為繼,而「中國製」黑心產品又受到全球性的抵制,中共也祭出多種策略來因應,是否會演變成貿易戰自然值得關切。而前不久傳出的「中共欲以龐大外匯存底作為政治武器」以擾亂美元,進而影響美國和全球經濟,這種玉石俱焚的瘋狂行為,恐怕不能以危言聳聽、空穴來風而漠視之。尤其一旦事件成真,首當其衝受到影響最大的台灣更應嚴肅看待,俾未雨綢繆,將傷害降到最低。

新光三越個案值得觀察

不可否認的,台灣經濟如今依賴中國大陸甚深,一旦中國的出口萎縮,短期間難免受到不利影響,但長期來看,國內訂單增加和台商回流卻可以預見。我們不但應樂觀期待,而且要有周全準備才好。日前台灣新光三越慘遭中國合資對象痛下毒手,所投下的130億新台幣恐付諸流水、且其少東還差點無法返台的事件,會形成何種的波及效應,更是一大值得觀察的因素。

試想,連大企業也敢打壓,難道不擔心激起一波波外資撤離?不論是中共政府無力保護外商,或有意放任的胡作非為,恐怕都會讓外商寒心。如果往另一層想,或者正反映中共高層之間鬥爭激烈的結果呢!無論如何,都告訴世人中國刻正面臨激烈的變革風暴,所產生的衝擊力道不可小覷,台商更不能掉以輕心。

總的來說,對於台灣經濟即使短期是「利空」,但長期絕對是「利多」。話雖如此,其間可能出現的天搖地動,全台朝野上下應有心理準備並作適當因應,才能平穩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