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製造業精緻化 未來主軸 吳中書:結合服務業,透過互信互利,發展生技、資訊、金融、農業等…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吳中書昨(27)日表示,未來兩岸經濟的發展主軸,應著眼結合製造業、服務業,讓「製造業精緻化」,並透過互信、互利以共同發展生技、資訊、金融、農業等產業,奠定基礎超越歐美。


  吳中書昨日應邀出席本報與中國經濟50人論壇主辦的「兩岸經濟產業合作大趨勢論壇」,以「兩岸產業合作共創經濟榮景」為題發表演說。他指出,台灣自1995年起,服務業比重已占GDP六成以上,加上製造業也是台灣的強項,應思考兩者如何合璧,以發展出「精緻製造業」。


  此外,台灣中小企業比重占整體企業九成七以上,吳中書認為,大陸也可藉重台灣中小企業發展經驗,扶植大陸中小企業發展。此外,大陸民眾擁有高儲蓄率,若轉化為消費動力,可創造更大的產業利基,活化產業動能。


  兩岸中小企業在彼此經濟發展角色吃重,兩岸金融若進一步合作,可擴大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尤其直接金融方面,保險、證券、期貨等,台灣經驗豐富,能帶領大陸「超英趕美」,並深化大陸資本市場。


  在產業互利方面,吳中書認為,台灣科技、機械技術成熟,商品化能力高、設計創意能力佳、熟悉精緻服務;大陸則是基礎研發扎根深、系統整合能力強、人才多企圖心強、品牌行銷投入高、市場規模大,加上中產階級興起,彼此合作可互蒙其利。


  但兩岸也該正視彼此的缺點。譬如,台灣市場規模小、缺乏品牌通路附加價值低、國際貿易協定拓展慢;大陸則是商品化工業設計能力不足、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不夠、消費者保護意識也該加強,這些都須改善。


  因此,兩岸應該要「經濟互補」。吳中書以「學習」譬喻,大陸是台灣的好學伴,兩岸「學力」伯仲,一起學習效果更好。從產業面看,兩岸營運模式雷同,企業合作易發揮效能,而台灣嫻熟國際貿易的規則,能引領雙方建立法律規章、和國際接軌。再者,大陸服務業若和台灣合作,將能提升品質,目前已出現這樣的趨勢,將台灣生產技術加上大陸的消費規模,未來必可提升大陸檢定標準、交易制度。


  吳中書總結他的觀察指出,兩岸在經濟發展上,有共同點、互補性,攜手可以營造雙贏,大陸可以用寬廣胸襟和台灣合作,台灣也不需太過擔心技術轉移會被吞沒,兩岸合作才能創造雙贏。


資料來源:2012-08-28/經濟日報/AA4版/兩岸服務業合作趨勢論壇專刊

記者:黃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