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美中經濟對抗之影響與因應(研討會紀要)

  為掌握美中經濟衝突對台灣的影響,本院特於2019年7月31日假本院蔣碩傑會議廳舉辦「美中經濟對抗之影響與因應」研討會,由本院王健全副院長、WTO及RTA中心李淳副執行長及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洪春暉副所長進行專題報告,並邀請龔明鑫政務委員擔任綜合討論主持人,台灣大學陳添枝名譽教授、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劉光華董事長、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蔡榮騰副總裁及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楊書菲副主任一同與談。

研討會摘要與政策建言

  專題報告人,李淳副執行長指出美中互動已跳脫傳統框架,未來是和解還是續戰,充滿變數;短期內台灣雖出現轉單效應,但長期的科技戰將導致供應鏈分割,讓台商及外資都面臨困難的抉擇;台灣必須超越台商回流單一思維,才能在變局中找出機會。洪春暉副所長認為下一世代技術可能分成兩套系統,業者將依市場決定技術發展方向;政府應協助並引導企業,因應全球格局分化為美、中兩派的新變局,強化台美及多國研發合作,做好供應鏈分流工作。王健全副院長建議,政府應強化台美雙向投資以接軌美國數位經濟的生態系,讓台灣成為美國再工業化的策略夥伴,開拓未來嶄新契機。

  與談人,陳添枝教授指出,美中局勢發展將影響往後30年全球經濟秩序;敏感產品以後須考慮降低含中成分,甚至是零含中成分,未來唯有能夠做好技術管理的廠商,才能夠利用美國技術繼續在中國市場營運。蔡榮騰副總裁認為,不只美中貿易戰,國際上還有諸多挑戰;無論大國有何行為,廠商應定下心思,演練各種情境並預想最壞的狀況,找出因應對策。劉光華董事長則建議政府掌握台商回台契機,開闢台商特區,進行法規鬆綁,解決五缺問題。楊書菲副主任建議政府對於產業長遠發展應有清楚定位,建立有助於企業發展前瞻產業、跨域合作且令人信賴的投資環境。龔明鑫政務委員最後總結表示,美中貿易戰是台灣加入WTO後面臨的最大變局,對台灣有衝擊但也帶來機會;未來供應鏈型態將相當多元且與過去不同,政府及台商都需要從市場、技術及生產條件等多個面向進行重新思考。

針對美中經濟對抗影響,本院提出以下建言:

  1. 規劃長線戰略布局:因應美中對抗的長期化,政府應加強台美雙向投資,接軌美國數位經濟,讓台灣發展成為美國再工業化的策略夥伴,並深化與東協國家的合作使其成為台灣非紅供應鏈的重要基地。
  2. 擴大台商國際鏈結:建構有利於台商與外商連結的產業環境,吸引外商來台從事先進技術、創新產品與應用開發,擴大台、外商連結與技術擴散效果,提高產業競爭力,強化前瞻產業的鏈結。
  3. 推動台美制度對接:建立台美制度對接平台,針對美國經貿重要法規定期與美方進行交流,掌握美國戰略思維及目標,釐清美國重要法律規定,強化台美合作互信基礎。
  4. 完善國家資安機制:參考國際經驗,重新檢視及調整我國外人投資、出口管制、智慧財產權保護等相關規定,建立國家資安的防火牆機制,發展台灣成為亞太IC丶ICT及資安產業的研發重鎮。
  5. 加強國際經貿連結:美中貿易戰後,各國限制貿易的措施增加,保護主義興起,衝擊台灣進、出口;政府除應擴大內需以降低出口下滑影響外,也應積極參與國際經貿事務,加速推動加入CPTPP及洽簽台美FTA,以建立國際產業連結。
  6. 因應金融波動風險:一旦美中貿易戰線延燒至科技戰、金融戰(匯率等),導致經濟景氣波動加劇;政府應審慎因應相關之金融波動風險、協助企業營運資金調度與相關風險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