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經院:中美談判未達共識 台灣壓力難卸肩

  陸美雙方貿易談判代表今天結束上海會議,陸方宣稱有針對「經貿領域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進行深入交流」,國際觀察家則認為,這只是打打停停的其中一次。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指出,在雙方未達成共識之前,除了會加速全球投資區位移轉及供應鏈重組,也會減緩全球經濟成長動能。包含臺灣、日韓及歐盟等重要供應鏈夥伴,都需面對中美對抗所造成的挑戰。

  中經院今(31)日舉行「重要財經議題系列研討會」美陸經濟對抗之影響與因應,近500名民眾參與,顯示陸美貿易戰議題挑動廠商及民眾的神經緊張。

  李淳指出,美國國內支持對中國大陸採強硬立場的聲浪一直不低,川普也將美國目前的經濟榮景歸因於抑制大陸,「美國優先」政策奏效。川普更深信明年連任成功的重要關鍵是迫使大陸屈服而達成協議,大陸則抱持「談可以、打奉陪、欺妄想」的立場,未來仍會激出更多火花。

  從各項事件明顯看出,陸美貿易戰已擴大為科技戰,未來技術市場上恐會出現美國系統和大陸系統,台灣業者很擔心需要選邊站,李淳認為,這台灣不一定是壞事,反而可以改變台灣過往的邊緣化危機,美方已放手大型美商在台投資。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亦表示,台灣將因此成為亞太IC、ICT、資安產業的研發重鎮,台灣必須結合美國形成數位經濟的國際鏈結。

  此次的活動屬於「重要財經議題系列研討會」,中華經濟研究院掛名主辦單位,「臺灣大學」則出現在協辦單位欄上,是中經院和台大因土地官司交惡、判定後復合的歷史見證,成為今天活動的小插曲。

資料來源:2019/07/31 工商時報 
記者:陳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