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例一休「三輸」? 學者:顧勞工是必然趨勢

聯合新聞網/記者潘姿羽、潘羿菁/台北報導-2017年01月04日 下午14:34 「一例一休造成漲價是必然效應」行政院長林全一席話持續發酵,商總理事長賴正鎰昨天批評,一例一休造成勞工、資方、民眾「三輸」局面。不過,中經院院長吳中書說,一例一休配套不明確,確實帶來困擾,但台灣社會應該朝正面看,顧及勞工權益是必然趨勢,只是執行時要細緻考慮行業特性、進而彈性調整。 賴正鎰表示,政府明知執行一例一休後,漲價是必然,就不應一次到位修改法令。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呼籲,政府應思考在六月以後,修法改善新法造成的不便,避免勞資對立。 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也表示,政府應該在一例一休實施一段時間後,看看有無檢討空間。 賴正鎰認為,原先預估一例一休對勞動成本增加百分之三,但例如百貨業、客運業等行業,成本增加上看百分之五到八,各行各業找不到工人也是嚴重問題;當成本墊高、缺工問題雙重打擊,企業倒閉在所難免,預估未來一至二個月失業率恐提高。 吳中書說,一例一休因配套不明確,尤其資方成本提高後,年終獎金、考績獎金可能都會受影響,但台灣社會應該朝正面看,顧及勞工權益是必然趨勢,只是執行政策時要細緻考慮各行業特性、進而彈性調整。 中經院助研究員陳馨蕙表示,中經院訪查時,不少廠商表示受到影響,部分電子業者反映短期狀況不明、不敢有太多動作或布局,非製造業如運輸倉儲、營造業等業者已經有在討論如何因應一例一休。 普遍來說,中小企業資源有限、衝擊較大,大型企業則會想辦法調整,可能調整售價,或是轉向自動化生產來降低成本。 賴正鎰說,一例一休上路後,加班費三倍付,雇主寧願少賺也不想讓員工加班,遇到周日必須強行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