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向難取代西進 棄陸風險大

總統當選人 蔡英文第一波產業之旅,進入尾聲,面對蔡密集推銷「新南向政策」,頗有向外界拋出取代「西進政策」的風向球,國民黨立委曾銘宗表示,台灣若放棄大陸市場,短期內也無法承擔經濟後果,實務上來看,「兩岸穩定」是台灣社會國家發展重要基礎,「經濟發展」是台灣唯一的出路,若無穩定的兩岸關係,經濟發展會事倍功半。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也指出,大陸廣大的服務業商機是我們不能放棄的,台灣要發展服務業,絕不能放棄這個同文同種的消費市場,南向政策是無法取代西進的。 蔡英文第一波產業之旅,15日結束,之後再展開中小企業第二波之旅,只是,從蔡近日產業之旅拋出「新南向政策」,已讓外界嗅到新政府上台後,為降低對大陸的經貿依賴,將力推南向政策,以取代「西進政策」。 對此,在金管會主委任內積極推動金融打亞洲盃的曾銘宗認為,台灣經濟不可能都靠大陸,也不能完全棄守,短期內台灣經濟無法承擔放棄大陸市場的後果。 新南向 台商遠走他鄉 當年曾參與前總統李登輝南向政策的一位經貿幕僚官員表示,當年南向政策,純粹是以投資帶動貿易考量,是積極的南向政策,是外貿力量的延伸,但蔡英文提出的新南向政策,政治意味濃厚。 讓他比較擔心的是,520將近,儘管蔡英文一再強調維持現狀,但迄今仍看不出互信交流,520後,兩岸關係前景的不確定,再加上國內投資環境不佳,包括水電漲、環評不易等,這波台商的南向,「遠走他鄉」的意味更為濃厚。 求利潤 市場才是導向 他指出,南向政策從來不是政府可以主導,對廠商來說,利潤才是導向。他也坦言,大陸經濟下滑不見得就要放棄大陸市場,尤其是大陸已不再只是生產基地,已由世界工廠轉向世界市場,中國大陸已與歐、美、日並列全球4大市場,內需市場潛力大,若以新南向政策取代西進或放棄西進,根本是本末倒置。 王健全指出,以製造業為主的企業南向主要是為了減輕成本,但大陸廣大的服務業商機是我們不能放棄的,特別是大陸正在進行城鎮化,在十三五期間預計至少有1億人口要從農村轉成城市人口,未來服務業必將高速成長,台灣不管在醫療、連鎖加盟、保險、或文創等方面服務業,在大陸都有發展的潛力。台灣要發展服務業,絕不能放棄這個同文同種的消費市場,南向無法取代西進。 像南韓文創等服務業,在大陸就發展的很好,大陸市場對於台灣服務業大型化、國際化是不可或缺的,過去台灣就是太過於把大陸當作工廠,忽略廣大市場的消費力。 資料來源:旺報 記者:郭芝芸、許昌平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