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李淳:名家觀點/貿易戰衝擊沒變 每步都要走穩

  美中領袖在上個月底G20峰會場邊達成繼續談判、暫時不擴大關稅戰的共識,同時美國亦表達可能放寬對華為的出口禁令。美中雖然暫時休兵,美方9日甚至宣布將豁免中國110項輸美產品的關稅,外界解讀此為川普再釋善意,但未來仍充滿變數,是否能成為轉捩點,還無定論。

  回顧川習會前,美中雙方因5月初談判破裂,導致美國在5月10日將原本關稅是10%的2,000億美元產品調高至25%,並公布價值3,000億美元的新清單,隨時可啟動。北京也同步將對美報復關稅拉高到25%。此外,美國將華為及海外子公司納入出口管制名單。中國大陸也準備啟動不可靠企業清單予以報復。此外雙方也都大打北韓牌,習近平首次出訪平壤,川普也成為第一個進入北韓的美國總統。一時之間,非但貿易戰擴大到科技戰,還伴隨著放話心戰。

  這就是G20川習會前所面對的緊繃局面。剖析川習會共識所提供緩解者,第一是雙方暫停互嗆口水,回到談判桌對抗。第二是短期內關稅戰可以維持現狀,不會擴大。第三是華為禁令可能鬆綁,降低衝突。

  這幾點貢獻雖不算少,但關稅衝擊沒變,且每一個後續發展都有但書,導致全球股市慶祝行情曇花一現,很快的就回到基本面。以重啟談判一事為例,過去二個月北京多次重複復談可以,但要先取消制裁關稅,因為中國不在槍口威脅下談判。又如華為鬆綁,美方事後補充條件是不影響國家安全,且相關產品在市場上有替代品等局部解除,因而中國大概不會太珍惜這個善意。事實上美國持續擴大出口管制清單,將晶片製造商海光集團也納入管制清單。因而華為鬆綁到底是真善意還是假議題仍存在問號。

  更大的潛在衝突點,在於中國明白表示談判要相互尊重,特別是涉及發展道路及基本制度等所謂「重大原則問題」,中方絕不退讓。因此未來「美國模式」與「北京路線」的衝撞很難避免,如何化解難以判斷。

  簡言之,二個月後世界已大不相同,美中續談雖暫時降低了壓力,但若要期待美中能重置回到5月初以前的狀態挑戰極高,卻也並非不可能。

  首先從經濟上觀察,美中二國都面對成長趨緩的壓力,內部經濟動能減速的衝擊。美國物價蠢蠢欲動,特別是若這次談判再度失敗,3,000億美元清單開徵,日常消費品漲價幾乎難逃。而農業部門出口受阻後也持續給白宮壓力,加上總統大選開跑,如何維持經濟成長成為川普連任最大的挑戰之一。這一點從他最近一直公開要求聯準會(Fed)降息拚經濟可以看出。若美中能達成足以夠川普宣稱勝利的協議,政治上不會失分、關稅暫不會擴大、農產品再度恢復出口中國,或是明年大選前最佳結果。

  中國也面對類似壓力;雖然GDP成長保6應可達成,但出口趨緩、投資及消費趨於保守也是不爭的事實,若能在守住尊嚴的條件下暫緩衝突,爭取調整養性的時間,也可接受。

  最後,美中對抗是一個長期過程幾乎已成為普遍共識。在此一過程中當然有起伏進退,不過在對抗的基本格局下,我國及產業需時時戒慎小心、每個步驟都要有避險安排,可能才是當前的處世之道。

作者: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

資料來源:2019-07-12 00:34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