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李淳:日韓貿易真開戰?假議題?

  日本月初宣布將針對光阻劑(Resist)等三項電子產品,對南韓實施出口管制。由於這三項產品是半導體及高階面板的關鍵原料,消息一出產業憂心、韓國群情激憤,日韓間的貿易戰似乎在爆發邊緣。但是日韓貿易戰真的會開打嗎?是貿易問題還是政客亂鬥?我們或可先靜觀其變。
 

  先看一下日本對韓的新措施。各國為遵守國際間相關武器、核武擴散管制公約及北韓、伊朗禁運協定,多有出口管制措施,我國亦然。為降低對貿易的影響,日本對加入各類國際公約且符合信任條件的國家,設有所謂「白名單」(White list),出口至這些國家(目前有27國)時可走簡便程序,可能2-3年一審即可。至於名單外的國家則走一般申請程序,每個「採購合約」出口前都須取得通產省許可,但審理程序最多不超過90天。韓國從2004年經雙邊諮商審查通過,成為亞洲唯一的「白名單」成員,台灣則因非公約成員等因素,從未進入白名單過。
 

只是優惠待遇被取消
 

  簡言之,對前述三項產品,韓國只是優惠待遇被取消,退到跟台灣廠商一樣「逐約申請」的等級而已;能否取得許可,還是取決於能夠有效保證符合國際義務,並未被「禁運」。 
 

  韓國企業從快速通道退回跟大家一起排隊,無疑會面對申請成本及時間等衝擊,但應可調整因應,並無類似華為被美國「原則禁止出口」的狀況。 
 

  有媒體將本案跟去年韓國法院判決日商要對強徵韓國勞工補償一事連結,意指日方用意在報復及施壓,正當性自然被質疑。不過安倍首相已數次否認二者有關。假設安倍所言為真,則實際原因可能跟違反北韓或伊朗禁運有關。只是當全球籠罩在美中貿易戰的陰影下,再加上日、韓政客及媒體藉機煽風點火、各取所需後才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建議企業界可以不用隨之起舞,平常心繼續打拼即可,等未來韓商申請果真頻頻被打槍,再開始懷疑日本居心不遲。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2019/07/12
作者:李淳/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