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經院經濟法制研究中心副主任顏慧欣 川普競選連任 談判前景難測

中美元首於6月18日以熱線電話敲定大阪G20峰會期間的「習川會」,消息一出,帶動全球主要股匯跳空大漲,在川普幾乎同步公開競選連任之際,中美貿易談判前景會走向樂觀或是變數仍大?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法制研究中心副主任顏慧欣預測,中美貿易戰不會因此落幕,但可能會在年底前至少有暫時性協議。

回顧5月初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率隊赴華府談判破局後,中美互祭加徵關稅措施,美方甚至規劃「梭哈」,對剩下的中國價值3,000億美元商品全面徵稅,中美談判難度升高,癥結點究竟卡在那裡?以下是顏慧欣接受本報專訪時部份內容。

Q:第10輪談判破局的原因?

A:美中這次的協議破局,中國應要負擔較大責任。美國在2019年5月談判時所提出的八大訴求,範圍與項目基本上和2018年美國派出七人小組到北京時所提出的幾乎相同。美中貿易談判中唯一增加的議題,只有美國是否要撤銷關稅一事。

因為八大議題置於檯面的時間已久,我研判最後翻盤的原因,中國國內有其他政治勢力反對接受美國這些協議內容,乃導致中國此次退縮的可能因素,而最主要原因,首先是美國不願意取消加徵關稅,這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無法向國內交代;第二是中國6月初公布的白皮書也指出的,中國無法接受對其主權事務的強制性要求,皆是導致最後破局的原因。其中關於中國指控美方影響其主權事務所指內容為何?或者可從中興通訊的和解案的協議內容來進一步解讀。之前美國商務部和中興通訊的和解內容中,除了後者需支付高額的罰款,美國商務部還將派出團隊進入中興通訊監管,更重要的是,協議內容也同意,若是中興通訊和美國商務部在相關爭議上有不同意見,最終是美國商務部有解釋權。

如果這些文字或是概念也作為美中協議之執行機制內容,亦即美國期望在驗證機制上,當中國商務部與美國貿易談判代表署(USTR)對美中協議的執行產生爭執時,應以美國為解釋權的依據,這當然對中國主權是很大的挑戰,恐怕就是中國無法忍受的要求。

侵犯立法主權 中美談判破局

Q:協議文本放在檯面上許久,為何中方到第11輪才決定翻盤?

A:美中協議是在301行政命令下美國行政部門被授權簽署的「行政協議」,因此和一般FTA談判模式應不盡相同。據了解美中第九輪談判時,美方已透露雙方協議約有150頁,並包含7個議題,而這個程序應是美國先根據自己訴求擬出草案,再由中國提出修正意見及畫押。據悉在5月初時,美中協議草案應該進入類似FTA談判尾聲所謂「法律文字修正」階段,但最後一刻中方卻對許多規定翻案,例如從「我應該」的義務修正為「盡可能」等文字,以降低規範的強度,將文本中原本強制性的義務淡化處理,這和美國所要求的「可驗證機制」相抵觸,導致美方認為中國出現大幅度倒退。

Q:中方在「白皮書」中提到中美磋商有底線,但從未詳述是哪個部分涉及國家主權,您覺得會是哪些方面?

A:第一,美國USTR也回應了中方白皮書,他指出美方要求驗證機制並未侵害中方主權,顯見美方的驗證機制是中方所指控主權侵害的內容之一。美方要求的驗證機制,就如前已說明的,美方可單方面認定中方是否落實美中協議,甚至可依據美國認定結果再採行關稅制裁等作法,中國顯然難以接受。再者,也有訊息指出,美國要求中國必須將相關的承諾入法。中國先前已修了外商投資法,將「禁止強制技術移轉」等美方訴求入法,但除此之外,美國可能也進而要求其他中方所做承諾也應入法,這部分侵害到中國立法主權,讓習近平無法接受。

產業發展政策 中美最大鴻溝

Q:為何中國政府清理補貼這麼困難?

A:我認為中國根深蒂固地認為,政府資助產業發展之作法,理所當然為國家的產業政策,不過從美國西方國家來看,例如鋼鐵、太陽能等產業從2005到2015年的發展,只要是中國官方扶持的產業絕對是一枝獨秀,但相對的其他國家在這些產品的全球市占率都被中國打敗。不過中國大陸會認為,這是成功的產業政策經驗,為何不能繼續做?這和美國間是根本的價值觀差異。

另外,就WTO會員國義務來說,政府補貼措施應都要通知WTO,但目前WTO官方文件多未看到中方在「中國製造2025」的補貼措施。中國對此的解釋是,這些補貼都是企業或民間的融資行為,並非政府所為。因此美國若要求中國改革對「中國製造2025」補貼的第一步,恐怕就是要求中方應承認這些補貼措施均為政府措施,且應該向WTO通報這些補貼,這些未必中國可以接受,因為中國政府在多邊義務下必須遵守的行為,卻由美方單方面來指使認定。既然補貼是中國扶持產業的方法,應該是由本國自行決定要不要做這件事。若是在美國要求下,中國因此改變補貼政策,包括公布政府的補貼行為甚至取消補貼政策,對中國而言這涉及到國家主權問題,因此這恐怕也是美中無法達成協議的另一個問題。

 

資料來源:2019-06-30/工商時報 
記者:黃欣、蘇崇愷╱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