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兩岸經合論壇/呂正華:分工代替競爭


  第五屆兩岸經濟產業合作大趨勢論壇昨(19)日在中華經濟研究院登場,與會學者專家聚焦討論兩岸產業的競合關係,呼籲兩岸政府都應該進一步採取開放政策。


  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呂正華致詞時表示,全球區域經濟整合成為風潮,已對兩岸經貿往來產業發展及結構轉型造成壓力,兩岸勢必就未來產業發展方向進行溝通,透過產業合作來優勢互補,創造兩岸雙贏局面。


  呂正華指出,台灣在研發與創新方面較為擅長,但缺乏品牌與市場支持,大陸則有廣大內需,也是全球最重要生產基地,兩岸未來以「水平分工」或「相互投資」,來取代「直接替代」的競爭概念,能創造良好的競合關係,進一步在新興產業聯手搶攻國際市場。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吳中書表示,大陸在擬定產業政策時,不可能為了台灣制定特殊的產業政策,兩岸產業在談合作時,他認為可以用動態及國際的觀點來看待兩岸競合關係。


  吳中書指出,台灣在農業改良方面投入大量精力,但把很多技術放口袋裡,例如大陸現在積極培養的茶葉產業,兩岸為什麼不能在生產技術上合作?兩岸截長補短的合作空間還有很大。


  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理事長洪傳獻表示,大陸在太陽能產業上有完整的供應鏈,台灣只是其供應鏈的一環,若台灣只重視大陸市場,對台灣是不利的。


  洪傳獻指出,大陸在產業發展上有「狼性」,台灣則過於保守,只專注在製造業上,兩岸可以在太陽能產業上聯手打造品牌和通路,進一步占據世界市場。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表示,大陸厲行開放政策,而台灣一向以民主開放自豪,結果今天從腦袋到心態都保守、保護,深怕一開放之後,年輕人的工作被搶了、產業被淘汰了,但他認為,台灣應該要有自信,不能怕開放。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李仲維╱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