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工研院:兩岸貨貿協議 應速通過


  工研院評估中韓FTA生效,未來五年對台製造業影響金額恐達6,500億元,中華經濟研究院 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表示,目前最有效的解決方法,仍是儘速通過兩岸貨物貿易協議,才能拉近台韓廠商在中國市場的競爭位置。


  李淳表示,中韓FTA目前的優惠程度仍不明朗,簽定後中國大陸對南韓的關稅也不會立即降到零,因此短期內影響或許並不會如工研院所預期的那麼大。


  至於國內廠商該如何因應,李淳認為,外界常提出國內製造業應精進產品品質,但事實上每一國的對手都在做,效果無法立刻顯現;想要突破台灣製造業的競爭劣勢,簽定FTA或貨貿協議才是比較直接的方法。


  「我們手上已有對抗中韓FTA的半成品,但打造到一半就停下來」,李淳認為,貨貿只要和中韓FTA差不多時間簽定,其實就是對國內廠商最直接的幫忙。


  對於貨貿洽簽卡關,李淳認為,政府想要凝聚國內共識,最重要的是讓資訊公開透明。網路上大家都能很快找到中韓FTA談判的項目和進度,可見得公開這些資訊並不會影響談判,政府也應該比照這樣的模式來進行貨貿談判。他表示,即使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審查沒有進展,政府也可以主動先釋出善意。


資料來源:2014-07-31 經濟日報

記者:尹俞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