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亞洲4小龍痛苦指數 我比港韓低


  過去10年來,台灣痛苦指數居亞洲四小龍第三位,台灣人痛苦程度僅高於新加坡,比韓國人、香港人還不痛苦,經濟學者表示,主要原因是台灣物價低,但是我國失業率偏高,台灣需要持續政策開放,才能維持經濟彈性和活力。


痛苦指數 香港最高


  金融研訓院今天上午在中華經濟研究院舉行2020台灣願景與挑戰研討會,中經院院長吳中書表示,從過去10年平均資料來看,亞洲四小龍痛苦指數最高的是香港,台灣是僅次於新加坡的好。


台灣物價最低 但失業率卻最高


  吳中書說,社會大眾多認為這些年經濟表現不理想,台灣人總覺得自己比韓國人差,但是過去10年台灣平均經濟成長率3.96%,比南韓3.63%高一點,但仍須注意的是,台灣過去10年物價為四小龍最低,但失業率卻是四小龍最高的。


「大型產業外移 內需沒接上來」


  吳中書說,這顯示我們面臨產業轉型瓶頸,大型產業外移,內需產業沒有接上來,失業率無法明顯改善,新加坡什麼都敢做,連賭場也敢開,台灣除了需要持續開放,也要檢討不能再以製造業觀點經營服務業。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洪德生表示,台灣如果在人才和創業方面做得好,產業發展仍樂觀。人才配對很重要,什麼樣的人才要放在什麼樣的產業,配得好才有好的產出,創業方面最重要的是環境營造。


  吳中書表示,根據國發會資料,2025年台灣人口減少為2036萬人,2060年就只剩下1800多萬人,如何維繫勞動力很重要,除了提升勞動素質之外,也要加強吸引國際人才駐留,不只是高階勞動力,低階勞動力也要留意,當亞洲國家人口紅利消失,很多國家不再勞力輸出時,我們要思考低階勞動力從哪裡來。


img-http://uc.udn.com.tw/NEWS/MEDIA/8837887-3498883.jpg?sn=14067160710042

 

 


資料來源:2014/07/30 聯合晚報

記者:仝澤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