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拚出口 環境商品協定談判啟動


  經濟部昨(8)日宣布,台灣與其他13個WTO會員國,正式展開環境商品協定複邊談判。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表示,台灣為出口導向市場,在自由貿易協定(FTA)步伐緩慢的侷限下,能透過特定產品自由化協議,爭取零關稅或低關稅,勢必有利台灣出口。


  本項談判是以今年1月24日於達沃斯聯合宣言揭示的亞太經合會(APEC)54項環境商品為基礎,尋求進一步自由化。


  據了解,54項商品占台灣2012年出口比重約達8%至9%,進口則約為2%左右;台灣主要商品包括太陽能、風力發電等。環境商品最終涉及的商品數,還有待各會員國討論。


  李淳表示,環境商品協定談判是一種以產品別做為調降關稅的協議,類似台灣當年參加的資訊科技協定(ITA)談判。礙於政治因素,台灣簽署FTA腳步緩慢,若能透過產品別的自由化協議,爭取零關稅或低關稅,有利台灣出口。


  經貿談判代表辦公室副總談判代表楊珍妮表示,保護環境與因應氣候變遷,是環境商品協定談判的兩大主軸;但談判如何進行,預計何時談出成果,目前未有定論,要看各個會員的企圖心。


  經濟部綠色貿易專案辦公室副執行長溫麗琪指出,環境商品談判有望讓我國資源回收設備、綠能產品等產業鏈受惠,其中以LED、太陽光電為大宗。但台灣多數環境產品關稅接近已開發國家,爭取項目應擴及投資規定、人才流動等,屬於環境服務業談判的範疇。


資料來源:2014-07-09/經濟日報/A4版/焦點

記者:吳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