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名家觀點》:告別限電 應漲電價、拚綠能


  台灣瞬間用電量屢創新高,昨天備轉容量率降到五年新低,我們為什麼用電量這麼高、到了夏季就有限電問題?原因就是現在的電價太便宜了,價格機制無法顯現,造成大家過度用電,因此,要減少發生限電危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電價,再來就是要積極發展綠色能源。


  台灣的電價與其他國家相比,實在是太便宜了,所以大家沒有節制的使用,在過度用電下,只好採取限電措施,政府以這種大鍋飯的方式限電,就經濟角度看,非常沒有效率,也會造成實際需要用電的人受到影響。


  若政府真的希望用電市場可以有效率,減少限電狀況發生,須真實反映電價成本,調高電價,甚至在尖峰時段調得更高,讓一般民眾不要在尖峰時段使用電(如洗衣服),把電留給願付高電價、且真的需要用電的人。


  現在一談到要調高電價,就有民眾反對,政府擔心選情就不敢調整,一再以國庫來補貼電價,造成國庫空虛,這種做法是民粹,且會因不敢調高電價,使得綠色科技產業和產品無法被刺激發展,對經濟發展是一種負面效果。因電價被扭曲,在全面限電下,將造成有生產性的人拿不到電,這對國家經濟並非好事,政府應該把用電效率和貧富問題分開看待,採取以價制量的措施。


  看看其他國家,為什麼節能產業可發展起來,台灣卻看不到這類型的產業,癥結就是電價太便宜,產業生產成本低,不會積極發展節電產業,這也是造成產業難以升級,沒有好的、新的節能產品可以輸出的主因。


  除了調高電價,以價制量外,政府更該有決心推動綠色能源,如擴大風力、太陽能的發電和使用量,尤其這兩種綠能技術愈來愈成熟,可能有人會說綠色能源發電量不穩定,成本太高,還是得依賴火力、天然氣和核能發電,但如果政府不下決心去做,綠色能源將永遠發展不起來。


  只要綠能發展規模夠大,發電成本一定會降低,像Google在沙漠蓋太陽能電廠,使用狀況良好,所謂綠色能源不穩定未必會發生,甚至為了減少不穩定的情況發生,還會出現不同的技術和產品,反而可以刺激產業的研發和新產品出現,不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促進經濟發展。


  台灣現在有97%的能源依賴進口,就能源獨立、國家安全而言是很危險的,政府必須要有願景,告訴民眾不能一直倚賴火力發電,這不僅有環境汙染,對產業發展也不利,我們必須調整用電思維和鼓勵綠能發展,像是德國大量使用綠能和再生能源,台灣應該效法他們。


  台灣在綠能方面的研發和應用,與其他國家相比已落後十幾年了,現在應該急起直追,政府先調高電價,除避免無謂的用電浪費外,並藉此刺激產業發展綠色科技,兩者相輔相成,效果才易顯現。


(中經院研究員溫麗琪口述,記者楊文琪採訪整理)


資料來源:2014-07-15/經濟日報/A4版/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