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經院:經貿政策要與國際連動


  在政府不斷宣示全力拚經濟、推動企業走向國際化之際,中華經濟研究院從過去國際經濟發展趨勢與台灣經貿發展的研究角度,認為在台灣出口占國內生產毛額比重已達七成以上,且長期扮演帶動經濟成長火車頭,台灣需深思政策與國際經濟之連動關係。


  中經院院長吳中書表示,針對未來國際經濟結構,台灣企業需注意的重要趨勢,首要就是中國大陸政經影響力逐年上升,中國大陸預計2025年左右可取代美國成為第一大經濟體,在國際上的政經影響力也將隨之增加。


  此外,東協經濟體日益崛起,特別是東協十國於2012年提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估計在2015年年底前可完成。外資持續挹注並重視基礎建設的東協區域發展,將在國際經濟發展的版圖上更為耀眼。


  面對近日服貿等議題,吳中書認為,全球貿易協定合縱連橫時代已經開始。至今年1月底,向世貿組織通報且已生效的區域貿易數已達377個,若將所有貨品與服務貿易相關區域貿易協定納入,更高達583個,台灣應積極思考要如何打開經貿往來之門,避免被邊緣化的危機成為現實。


  根據資誠2014台灣企業領袖調查,有相當高比率的企業領袖,認為台灣經濟前景將與中國大陸有密切關係,而東南亞市場亦因人口紅利等因素,成為跨國企業的兵家必爭之地。


  回到政府與產業政策的面向,吳中書以歐洲主權債務問題為例,指出歐洲各國已生警惕,保守財政支出政策使各國在經濟角色逐漸式微。而資產價格膨脹,財富分配惡化,則是另一個迫切的危機,為避免妨礙復甦,應課的稅或是抑制房價政策卻緩慢推動,形成財富分配不均更形惡化,社會壓力上升,這一點值得台灣深思。


  資誠與中經院攜手進行2014台灣企業領袖調查,將提供產業與政府策略建言。


資料來源:2014/05/02 經濟日報

記者:吳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