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健全:服貿是自救丸不是萬靈丹


  針對服貿爭議,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昨日一一釋疑。他肯 定太陽花學運喚醒了政府應該強化與立院、民眾的溝通,但他也強調 ,國際經濟整合是趨勢,目前APEC當中只有俄羅斯、台灣、巴布亞紐 幾內亞沒有加入TPP或RCEP,「這是個打群架的時代」尤其台灣以出 口為主的一定要加入,但他也直指,簽服貿、加入區域經濟是避免被 邊緣化,「只能自保,不是萬靈丹」,還是要有產業升級等配套才能 走出困境!


  王健全指出,服貿並沒有黑箱,而是突顯政府與民溝通不足。因為 服貿只是ECFA框架協議架構下的子協議,主架構早已通過,而程序透 明化雖是趨勢,但若太透明有時就會揭露談判底限,對我們未必有利 。而服貿可以逐條審查但不能修改,因為一修改就得重啟談判,又要 花好幾年,而過去全球也只出現過三個重啟談判的案例。


  王健全分析,自由貿易是好事,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好處。可是 台灣不能不加入自由貿易,因為台灣的進口加出口占GDP的1.4倍,絕 對不能關起門來做生意,只有大國像是中、美、日等內需市場大的國 家才有本錢閉關。台灣要認清自己是小國的事實,小國應用低稅率與 高開放來吸引資金,而且要有比別人更強的語言能力,利用出口延伸 自己的市場及經濟規模,像是華碩從資本額1,000萬擴張到一家百億 規模。


  王健全指出,許多人擔心服貿通過陸資就會像吳三桂引清軍入關一 樣長驅直入,但事實並不然。因為陸資來台後還有投審會、陸委會、 公平會、緊急停止機制等關卡把關。


  王健全也提出具體做法,他認為,現在應趕快建立社會共識,因沒 有共識走不遠,再來是研究戰略規畫,有計畫地輸出服務業連結國內 產業,像泰國餐廳,政府有計畫輸出泰國廚師、鼓勵海外開餐廳,但 70%食材設備要從泰國出口,台灣也可以如此將海外戰略與國內產業 接軌,台灣人才才能搭上國際化列車。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記者:魏喬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