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台須突破代工思維 找回創新能力


  國際大環境改變,以出口為主的兩岸都面臨關鍵轉折期,身為民進黨執政時期的海基會董事長、台灣產經建研社創會理事長洪奇昌表示,大陸產業結構調整後,兩岸產業互動已成水平競爭,台灣需要更國際化的視野和人才。


  22日舉行的「上海自貿區與兩岸關係發展研討會」上,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表示,近來服貿溝通有些問題,因百姓生活過得苦時,對政府中長期政策是無感的,然而服貿是「開了小門」,重點不是「馬上」能得到什麼利益,而是未來動態的規模經濟效益。


  而ECFA簽署後,也與預期效益有落差,洪奇昌認為是國際經濟條件影響,加上兩岸產業都在進行內部調整,「這是很複雜的問題,台灣必須要找到本身創新能力,改革才是下一波經濟來源。」


  洪奇昌表示,2000年的兩兆雙星計畫失敗,現在台灣薪資常年停滯,兩黨都要負責,台灣過去習慣代工,舊結構不能面對新時代,須正視教育,培養出下一波國家需要的能力。


  洪奇昌說,過去台灣寄望中國大陸,但現在大陸成長動能也在衰退,國際需求減少、中國創新又不夠,台灣跟創新不夠的經濟體高度緊密結合時,就找不到下一波成長點,現在除了尋找大陸城鎮化新商機外,也可參考北歐的成長模式。


資料來源:旺報

特派員陳曼儂/上海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