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財經觀點》國際經貿非獨角戲 FTA端看兩岸互信否


  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主張「從世界走向中國」,理念上雖是合理,實務卻走不通,因為國際經貿關係不是獨角戲,一定有另一個夥伴,台灣經貿夥伴是否簽署FTA(自由貿易協定),都會先看台灣與中國互信機制是否建立。


  台灣加入WTO十年,本來就該給中國WTO會員待遇,不管有沒有兩岸協議,這項承諾都該落實,差異在於,台灣藉由兩岸平台,爭取到對岸更多開放,但服貿如果走不下去,將降低其他貿易夥伴與台灣簽署FTA的誘因,因為他們無法再藉著台灣跨入第三國。


  服貿遭遇這麼大阻力,接下來貨品貿易協議,也有人質疑將導致大陸農產品傾巢而來,不管是服貿還是貨貿,簽了,並不代表全部開放、門戶洞開;二○○九年兩岸岸簽訂EFCA,馬政府承諾不開放大陸農產品、大陸勞工來台,我想這就是「底線」,不論是服貿或貨貿都不能逾越。


  事實上,台灣在服貿協議,開放部分僅止於WTO正常化項目,還有64項依WTO須開放,但沒開放的產業例如電信業,金融業台灣也只開了小門,從WTO標準,台灣對中國服務業貿易正常化,只履行七成。 中國在服貿談判中如此讓步,卻換來這麼大的反對,簡直裡外不是人,服貿遭遇如此大阻力,接下來的貨品貿易協議,台方與陸方更不可能在農產品開放上有重大讓步。


  FTA談判允許保留敏感項目,保留項目考量的因素很多包括政治生態、弱勢產業等,但在台外商經商環境也要考慮,歐洲與美國商會多次抱怨大陸產品禁止銷台的問題,執政者不能忽略他們的聲音。服貿協議公聽會已舉辦多場,很多反方論點是相互矛盾的,有些擔心大陸服務業低價競爭,但進入門檻低,市場充分競爭環境,廠商根本不可能以掠奪性訂價達成寡占,若低價競爭消費者將是最大受益者。


  至於黑心產品問題,從這次油品事件可以看出,黑心廠商要靠法規監督,這跟由誰開店沒有任何關係。


  兩岸服務業是不同層次的,反服貿學者最無法讓人苟同的,是他們唱衰台灣服務業,太小看消費者智慧,很多台灣業者坦言不喜歡服貿,但不怕競爭,顯示反服貿論點有許多是「假議題」,我們真的怕的,是對岸別有用心的投資。


  但對岸為何要用國家資本打敗台灣特定服務業?對於收攏台灣人心是有幫助嗎?若真的有別有用的心,難道經濟部投審會沒有機制防止嗎?


資料來源:2013-11-26/聯合報/AA1版/財經

記者:李淳口述/記者林上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