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健全:兩岸對接 掌握雙向回流機制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總體方案昨(27)日由大陸國務院公布,推 升到國家層級的施政策略,突顯自經/自貿區的設計規劃,大陸官方 視為是國際高度的競爭議題。實際上,韓國在仁川規劃自經區,甚至 日本也採取相似的行動,均有意藉此一搏全球市場地位。


  我方由經建會規劃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第一階段的六海一空在8月 上路,把台灣既有的自貿區加以整合,再納入金融產業,將現行政策 稍加鬆綁,這是「先求有」,尚可追趕各國的政策時效。但要真正落 實自經區的經濟綜效,需要增訂特別法,提供人流、物流、金流的法 源支持與橫向匯流,把「真正的牛肉」端出來,這才能展現自經區的 好,但我們現在距離這些還很遠。要做到與國際競爭,絕對不能就此 鬆懈,否則政府和業者之前努力恐將空虧一簣。


  拉升到國家層級的自經/自貿區規劃,不僅講求效果到位,更是一 場時效戰!動作愈快,就愈能運用寶貴的時間搶到市場優勢,反之, 落後的一方錯過了關鍵時點,要再追趕上來,必得花費數倍時間、金 錢與資源。此次上海自貿區規劃,是大陸國務院指示「先行先試、風 險可控、分步推進、逐步完善」的方式,就是要搶到時間先機,逐步 形成與國際投資、貿易相接基本制度架構。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明(29)日起,將開放6大領域包括金融服務 、航運服務、商貿服務、專業服務、文化服務以及社會服務等領域共 18項的服務業,展現上海刻意搭台2020年人民幣國際化的國家目標, 積極營建大上海市於2020年成為區域金融中心的極大可能。對此,台 灣有絕佳機會,將兩岸先前在上海簽署的兩岸ECFA服務貿易協議,大 陸對我開放80項、台灣對大陸開放64項等服務業相關,可望透過上海 自貿區與台灣自經區的對接,在歐美日登陸之前就掌握時間上的先佔 優勢,發展台灣成為人民幣離岸市場,增加台灣服務業輸出,放大服 務業對台灣經濟的效果。


  台灣服務業長久以來受制於市場規模小,小格局困難,一旦跨出台 灣、接軌大陸市場,可妥善運用大陸的本土市場,並加速台灣服務業 升級轉型。台灣金融業是典型受限於市場規模、導致難以發展,金融 業產值占GDP比例從10個百分點以上,一路下滑到目前的6.58%,加 上金融業服務對象的製造業外移大陸地區,銀行業跟進腳步遲緩,業 績與獲利年年萎縮。然而,一般國際間對於服務業的市場准入門檻很 高,尤其是大陸不少的潛規則,讓外商業者難以適從。


  台灣的金融、電信、電商、物流、旅遊、餐飲及連鎖等服務業,具 備相對優勢,應趁此機會深入大陸內需市場,我方政府若能把自經區 規劃與上海自貿區予以對接,法規、措施,甚至商品標準相互檢驗, 甚至從上海擴大到、昆山、深圳前海,形成一對多區對接,在區域競 爭中串接互補的契機,對台灣業者善用大陸市場,勢將事半功倍。


  據大陸中央對上海自貿區的規劃方案,「試驗」的原則沒有放棄, 上海不會一步到位成為自由經濟區,過程中需要在外部經驗的採用借 鏡,境內人民幣利率、匯率自由化發展也需要境外多多使用人民幣, 創造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市場的權重。台北外匯市場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周阿定日前在兩岸第18屆金融學術研討會呼籲,希望大陸方面的回流 機制儘快完善,同時兩岸換匯協議(SWAP)應快簽署,這不僅是台灣 角色之於人民幣國際化的貢獻,也是台灣提升到跨境聚落的關鍵。


  台灣應在離岸人民幣市場爭取地位,在區域產業供應鏈中掌握上中 下游整體利益,把台灣的製造業、服務業、金融產業的發展路徑與大 陸相互扣合,上海自貿區的上路給予兩岸對接的契機,政府應積極向 對岸爭取人民幣的回流機制,並妥善規劃大陸台商的資金、人才等回 流機制,開創「以大陸為腹地、在台灣掛牌上市,拓展全球市場」的 國際級特有經貿模式。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建全口述,記者陳碧芬整理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A3/上海自貿區國內影響 2013/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