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觀察站/服貿陷僵局 挑戰才開始


  台星經濟夥伴協定(ASTEP)完成簽署,正如前經濟部長施顏祥曾說過,「這名字取得好!象徵台灣一個重大的『腳步』(step)」。當內有食安風暴,外有國際低迷時,緊接台紐後簽署的ASTEP,對台灣的長遠重要性,大過今年的經濟保二戰。


  新加坡不僅是我前五大貿易夥伴,更代表我國在東協經濟整合「不得其門而入」的情況,或許就此出現轉機。


  簽署後,不只兩岸互動進入深水區,台灣在區域經貿整合上亦如此,更凸顯後ASTEP時代談判挑戰才剛開始。


  新加坡是東協敲門磚,但要如何敲門?如何提升國內農業競爭力?未來困難重重。


  一位不願具名官員表示,ASTEP將稻米排除在外,但星國農業完全不具出口規模,「其實我們根本就不用怕」,但我方仍堅持爭取為排除降稅項目,就是考量國內民意。


  中經院東協中心主任徐遵慈說,東協十國,若排除新加坡、汶萊,其餘國家多為農產大國;向東協敲門,勢必得面對高峰關稅產品(關稅稅率最高的產品)談判挑戰,包括稻米、水果、魚類等產品。


  東協國家和中國自二○一○年就啟動「東協十加一」,即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CAFTA);隨台星完成簽署,或可發揮些許示範效果。但如經濟部長張家祝所言,兩岸經貿一日不正常化,台灣真的很難跨大步。


  台紐、台星經濟協定雖讓台灣自由化布局稍有進展,但面對中韓、中日韓自由貿易談判正熱,反觀服貿協議爭議與僵局,台灣對內若再繼續空轉,未來恐只能不進則退,徒呼負負。


資料來源:2013/11/08 聯合報

記者:劉俐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