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破悶經濟 期待FTA突破


  幫台灣悶經濟找出路,從自由貿易協定下手。行政院政務委員薛琦說,過去三年,全球簽訂多項雙邊及多邊經貿協議,各國都想藉這些協定創造更大商機。學者也說,台灣經貿自由化,先要開放市場、並與國際接軌,有五大區域FTA(自由貿易協定)的發展,與台灣經貿息息相關。


  聯合報系周二舉辦的「為台灣經濟開路高峰會」,第三場高峰對話,探討台灣的經濟自由化行動方案。引言人、政務委員薛琦說,行政院長江宜樺為近期的台灣經濟,創造一個新字、悶;他說,悶,就是門裏面放了個心,「心想要出去,但又恐進退失據」,想出出不去,但退又退不回來;但現在是全球經濟都悶,台灣經濟要不悶,也很難。


  薛琦說,台灣經濟要解悶,要找出路,應該從區域性的貿易協定著手;過去這三年,全球簽訂許多雙邊及多邊貿易協定,過去開放的重點在商品,但現在開放重點已轉到投資,各國希望藉由投資鬆綁,讓資金自由進出、創造更大商機。


  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說,經貿自由化,第一件事就是「市場開放」,其次就是與「國際接軌」;目前全球各地的FTA正不斷形成,以前是兩國、現在是多國,東亞市場就相當熱鬧。像TPP(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還有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各納入十二國及十六國,讓東亞市場正走向「貿易區塊」。


  劉大年說,這些自由貿易協定建立後,不止區內關稅有望調降,還會強調區內供應鏈的整合,讓市場更廣、更為深化;他說,台灣要特別注意五個區域及全球FTA發展;除TPP、RCEP之外,還有中韓FTA及中日韓FTA,及美國和歐盟正在談判的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因為這五大FTA,將囊括四十八國,占台灣出口總值的百分之九十二。


  這五大FTA,後面三個,主要是雙邊協定,台灣不可能加入,但台灣有機會爭取擠進前兩個,但也可能一個都進不去,完全被排除在外。劉大年說,台灣也可以天天禱告,希望這五個FTA,一個都談不成,才對台灣有利;但台灣應該更積極去爭取,跟國際市場接軌。


  政大國家發展研究所特聘教授童振源指出,韓國已簽署了九個FTA,包括跟美國、歐洲及印度、東南亞市場簽署,除商品還有服務協議,開放幅度相當大;他說,韓美簽FTA只花了十五個月,台灣跟新加坡卻花了卅個月談判,還沒簽任何協定,他認為,台灣始終害怕被「邊緣化」,但政府執行自由化政策的決心及戰略,有待檢討。


  童振源說,台灣的首要目標,應跟大陸及美國,台灣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同步協商完成簽署FTA,再持續跟香港、歐盟及日本、東協等主要貿易夥伴簽署FTA;他說,台灣雖寄望大陸的善意與開放,但不應該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大陸市場,而忽略其他市場。


資料來源:2013/07/30 聯合報

記者:孫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