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學者:揭露資訊與產業溝通


  部分社團昨天上街反服貿協議,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說,表達意見是民主形式的展現,但民眾也應先了解服貿協議中,我方與陸方開放的範圍與內容,才知道「抗議的訴求到底是不是事實」,否則可能被誤導或誤會。


  台北市印刷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景浪也說,公會就經濟層面就事論事,認為服貿開放市場是「不怕競爭,勇於面對」。


  他強調,出版界人士說應將印刷業與出版業綁在一起,以爭取在大陸印書,但大陸未曾開放讓外資從事出版,這根本是鐵板一塊。他不懂為何硬要把印刷、出版業綁在一起,讓印刷業錯失商機。


  劉大年則表示,很多關於服貿的誤解都是以訛傳訛,也是對自己缺乏信心;持平而論,服貿協議真的是陸方開放給我的範圍與條件比較多、比較好,優於陸方開放給其他國家的條件,以及在WTO(世界貿易組織)所承諾的內容。


  相反的,我方在服貿協議中開放給陸方的內容,很多都還低於我國現在開放給外資的條件,不及我方在WTO中承諾的內容。


  劉大年認為,民眾不必恐共,去陸資的美髮店洗頭,不可能被洗腦;政府明明只開放小客車租賃業,並不是開放陸資來台開設計程車行,「小黃不可能變成小紅」;至於印刷業,陸資來台也只能與我業者合夥,並非自己獨資開店。


  台大國企系副教授盧信昌則指出,產業型態會隨時代與環境有所改變,業者應該把握契機,跟著大環境一起進步,而不是僅被動「等著金塊從天上掉下來」。


  不過,劉大年建議,政府經歷過此次服貿協議風波後,的確應加強資訊充分揭露,並應與產業、社會多所溝通。


資料來源:2013/07/28 聯合報

記者:林毅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