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所得族群最痛苦


  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蔡文禎昨天表示,根據台灣痛苦指數對應國人所得的分類,在景氣變動加劇下,最痛苦的是中所得者,不僅失業率是相對高,所得變動大,繳稅最徹底,政府力量更忽於照顧,是累積民怨最深的來源。


  中經院昨天探討物價與經濟挑戰的問題。中經院經濟展望中心研究指出,台灣今年以來陷入經濟成長停滯與通膨壓力上升並存的現象,一般低收入階層民眾的糧食占所得支出比重,即恩格爾係數較高,對於食物價格帶動的CPI上升,較為敏感。


  中經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劉孟俊表示,台灣經濟不景氣時期,所得差距有顯著拉大的現象,伴隨物價膨脹,加劇低收入戶的負擔,惟中經院亦指出,低所得族群有老年化及退出就業市場的可能,政府提供的社福經費也較多。


  昨天的會議,以第二波電價調整為例,與談的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表示,面對經濟不景氣,政府就只有2條路可走,若不增加支出以刺激景氣,就要選擇縮減支出,他支持第二階段的電價上漲,因原訂計畫是6月份調價11%、12月調價11%,如果第二階段不調漲,將會淪為全民買單,補貼給用電大戶。


  中經院對此建議,電價調整應該合理反映成本,維持社會公平正義,避免扭曲物價造成錯誤所得重分配的後遺症,原則上,強化市場資訊透明,完善價格機制功能,可以促進市場競爭,降低社會交易成本,進而帶動經濟成長與就業。


資料來源:2012-09-15 工商時報

記者:陳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