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吳中書:溫和通膨帶動經濟活力


  中華經濟研究院昨天表示,台灣面臨經濟成長停滯與通貨膨漲壓力上升並存的現象,政府的緊急因應政策不能只針對單方面,不能一直試圖壓抑通膨,否則會造成所得重分配的扭曲,溫和通膨具有提升經濟活力的實際意義。


  中華經濟研究院長吳中書指出,朝野不要過於聚焦在通膨率是否超過2%,經濟成長是需要適度的通膨率,國際間可接受的溫和通膨水準在3%~5%。


  中經院昨天舉行101年度中華財經策略高峰論壇,邀請各經濟研究機構、各黨派立法委員,與談物價上漲對我國經濟的挑戰與因應對策。擔任主持人的吳中書表示,2月至今核心物價在1%以內,顯示內需力道是非常疲軟,近月超過3%物價上漲率,屬於供給面干擾帶來的通膨壓力,也就是食品因氣候異常而價格上升,在短期間內會持續一陣子。


  吳中書指出,今年我國消費者物價年增率(CPI)應會在1.5%~2%,即使夏季颱風影響,也應該會在2%左右,政府對此的適當作為,應是針對面臨供給面被干擾時,縮短生產者和消費需求面的隔閡,讓產銷更加順暢,或是讓進口物資更加開放,或減少限制,避免價格的哄抬。


  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劉孟俊指出,今年以來台灣物價波動來自多次事件的發生,4月間油電價格合理化方案推出以來,油電價雙雙調整,物價隨之上漲,引發媒體關注與民怨;5月以來受豪雨、颱風和高溫炎熱等氣候因素影響,國內稻米、蔬菜和雞蛋價格大漲,進一步推升CPI上揚幅度,就統計來看,今年1~8月CPI上漲主要來自於食物類價格上漲的4.39%。


  此外,他認為,全球重要糧食產地今年夏季以來的乾旱且歉收,大宗物資價格面臨上漲壓力,進口價格高漲對台灣物價進一步出現傳導機制,導致國內WPI和CPI雙雙被牽動,雖然這些都是過渡現象,卻已不利於低所得階層大眾,景氣變動加深也使得國人分配惡化,但是政策上不能一直壓抑通膨,否則會造成所得重分配的扭曲,因此,提振經濟活動、穩定物價波動應同步進行,才不致於對社會大眾造成太大恐慌。


資料來源:2012-09-15 工商時報

記者:陳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