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WTO十年 未簽FTA 貿易排行榜節節敗退


  我國於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今年剛好十年。十年間,台灣的國際競爭力與投資環境方面雖因此獲得提升與改善,整體的商品貿易進出口總額也倍增,但速度遠不及韓國、新加坡,僅與香港相當,在全球貿易大國的排行榜上節節後退。


  中華經濟研究院是台灣入會的最重要智庫,長期監測、評估入會動向。中經院指出,台灣加入世貿組織就是一種自由化,不只是降低關稅、減少貿易障礙,更可讓國內經貿法規與國際接軌,甚至同步化,因而入會對經濟成長、國民所得、就業人數和產業發展、進出口貿易等都有助益。


  經濟部次長梁國新舉例說,台灣為加入WTO而進行的小汽車談判,當時擔心開放市場後,台灣的汽車產業可能垮一半,但入會十年,國產車在台占有率多維持在百分之八十以上,並未因開放市場而驟降;全車產值更由入會前的一千三百億元增至前年的一千六百餘億元,外銷金額也翻一倍,顯示產業轉型升級可以在自由化的國際競爭中完成,市場開放並不可怕。


  不過,台灣對外貿易雖持續成長,但與四小龍相比,顯然不夠快。根據WTO及國貿局的統計,以台灣入會的2002年為比較基準,十年來台灣進出口貿易總額由二千四百八十六億美元增至五千八百九十九億美元,增幅為一點三七倍,與香港相當,但遠不如新加坡的二點二一倍、韓國的二點四三倍。因此,新加坡的貿易規模原本小於台灣,如今已逆轉;韓國去年外貿總額更已突破一兆美元,從微幅領先台灣變成大幅領先。


  從貿易規模排行榜看,十年前,亞洲四小龍的排名很接近,最好的是香港,排第十一,最差的新加坡排十六,台灣則居第十五;十年後,四小龍的排名全然改觀,韓國成為領頭羊,更躋身為全球第九大貿易國,台灣則吊車尾,排名更退步到第十八。四小龍的貿易之爭,高下立判,這樣的貿易統計,真是怵目驚心,台灣還能再自我感覺良好嗎?


  中經院分析,經濟全球化後,人力、技術、資金等生產要素的流動比以往更自由,也更快速,在全球運籌的模式下,「台灣接單、海外生產」分流了台灣的貿易量,這是原因之一;此外,台灣沒有像韓國、新加坡般積極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則是另一個原因,很多台灣產品無法因此享有低關稅的競爭力,甚至處於挨打局面;再一個則是成也大陸、敗也大陸的潛在威脅,由於大陸產業往上游發展,對台灣的進口依賴下降,對台灣貿易的影響正在擴大。


資料來源:聯合報 2012.06.18

記者:陳雲上/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