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油價緩漲機制陷兩難


  中油購油均價站上每桶120.53美元,經部面臨取消1/2緩漲機制,抑或每桶120美元啟動1/3緩漲機制的兩難困境。據悉,1/3緩漲機制啟動因貨物稅如何定額分攤技術操作困難,一直喬不攏。


  國內能源專家中經院董事長梁啟源憂心,國際油價短期內愈小不易,跌回100美元以下困難,1/2緩漲機制若未能取消,不但不利節能減碳,中油累計虧損很快會達資本額一半,不利中油債信評等。


  國際油價情勢嚴峻,本週一(27日)起各式汽、柴油價格再度減半調漲每公升0.3元,95無鉛汽油每公升漲破32元,超級柴油每公升也逼近30元為29.7元。


  據悉,國際評估全年油價均價約在100-120美元,中油內部估購油成本全年均價約在106-116美元。梁啟源分析認為,歐洲酷寒,熱錢炒作期貨,伊朗與以色列軍事衝突疑慮升高,且從歐美股市顯見,各國景氣有復甦跡象,增加原油供給,短期內國際油價大幅回跌百美元以下機會不大,欲小不易。


  中油營運壓力愈來愈大,據估計,中油減半反映汽柴油,每月每公升虧損10億元,1月份中油虧損67億元,2月也估逾60億元,若加上去年底累計虧損361億元。若未合理化反映,梁啟源說,中油很快將虧損逾一半資本額。


  去年國際油價80美元時,經濟部研議國內油價緩漲機制,將啟動機制訂在100-120美元,100美元先啟動1/2緩漲,120美元再啟動1/3緩漲機制。後來國際油價繼續上升,中油再提出120-140美元啟動緩漲機制版本,經部並未對外宣布,經長施顏祥僅強調「一定金額、非常價格」以上啟動緩漲,保留彈性空間。中油去年在立院壓力下,86美元即啟動減半緩漲迄今。


  據悉,經部著手研議各種油價機制,包括1/2緩漲取消策略,及國際油價站上120美元後,如何啟動消費者、中油、政府各1/3緩漲機制,因前者為合理化反映成本,後者為減輕消費者負擔,彼此矛盾,陷入兩難。


  因油價每週浮動,上上下下,貨物稅如何定額反映1/3,官員說,技術操作困難,倘若3角好處理,若2角、4角貨物稅如何分攤並不易。


資料來源:2012-02-28 01:09 工商時報

記者:呂雪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