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華而誠:全球經濟核心在大陸 陳添枝:發展服務業帶動經濟成長


  台灣經濟維繫於兩岸關係?昨天研討會中有學者憂心,台灣GDP年 成長率中有3個百分點是拜對中國大陸出超之賜,坐令經濟競爭力江 河日下。世新大學經濟系客座教授華而誠對此表示,「相較於全球現 況,台灣是幸運的」,他樂觀預估,未來5年全球經濟重心在亞洲, 中國大陸必定是核心,台灣應以更積極的態度,扎根內需市場、全方 位參與中國,「對中國影響最大,是台灣!」


  中華經濟研究院長吳中書也表示,台灣經濟正面臨關鍵的轉型期, 內部的製造業如何提昇、如何與服務業進一步融合,以及服務業深化 ,將決定經濟是否能夠持續穩健擴張。對此,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 分析,台灣經濟在15,000美元的每人GNP水準時陷入停滯,主要原因 是服務業的發展未能有所突破。


  陳添枝指出,台灣服務業在1990年時占GDP的比重達57.0%,到20 00年時達67.5%,此後一直維持這個比重上下,在2010年占比為67. 1%。換言之,自2000年起台灣有三分之二的生產活動是屬於服務業 的範疇,服務業的勞動生產力如果不提升,每人的所得不可能大幅提 升。事實上,服務業的勞動生產力進步甚少,原因有3:缺乏投資、 缺乏創新、缺乏出口的拉抬,成為台灣經濟近10年成長龜速的真正原 因。因此若要提升台灣經濟成長的動能,最根本有效的方法是要促進 台灣服務業的出口,培養高品質的服務、新穎的服務或者獨特的服務 型態。


  吳中書進一步以歐債危機的國家為例,認為愛爾蘭、西班牙都是為 了遏止經濟快速惡化,擴大財政支出,造成很短期間內演變成主權債 務大亮紅燈,他表示,政府的支出效率長期以來是政府與社會所關注 的議題,當一國開始重視財政紀律,更加強調政府支出的效益,日益 改善財政結構,會增加社會大眾的消費與投資信心。


  吳中書說,當財政改善時,失業率會降低,對長期經濟是有利的, 且財政健全更能對抗外來威脅,對我國經濟的穩健發展,必將產生很 大的功效。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A4/面對公與義 邁向永續研討會 2011/12/11

記者:張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