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不浪費 現金流剛剛好

  中經院的財務問題,隨著機構歲數漸長,愈讓院方決策階層擔憂。梁啟源和吳中書應允接下重責時,並沒有對這部份過問太多,事實上,吳中書在此次專訪中表示,現在是處於「剛好打平」的情況,雖財務結構上依舊是東加西減,這般說法已讓關心各界,鬆了一口氣。

 

  吳中書指出,中經院現在的本業收支,以政府委辦計畫為大宗,這也是政策智庫目前的「維生方法」,但即使院內研究員和助理們再怎麼努力,本業營收還是紅字,因此依靠基金13億元的每年孳息1千多萬,勉勉強強讓院內財務出現「順差」。

 

  學術機構本來就不是為了營利而生,中華經濟研究院在民國68年成立時更顯得寒酸,連創院的籌備費用都是中美經濟社會發展基金贈撥,院址則是向第一銀行商借舊房舍,爾後經由財經高官向立法院請求,立法通過「中華經濟研究院設置條例」,得以由中央政府及中美經濟社會發展基金,採取「分年、捐助」的模式,總算多年後累積到新台幣9億元,少數具有台大校友背景工商界大老,慨然捐助1億元。

 

  這10億元基金,當初說法是「不能動用的」奠基資金,中經院只能拿基金存款的利息收入,作為營運作業之用;可是近年來市場上普遍低利,利息收入明顯減少,2000年之後連番經濟衰退,中經院入不敷出到推動優退、全面減薪,且要求研究員承接政府委辦計畫,以期改善財務狀況。

 

  吳中書上任院長不到3個月,親自登門拜會各部會好幾遍,為的就是要為中經院開闢新的、中長期的財源,希望有足夠的財務條件能把辛苦培養的研究人才,好好地留住,給予大家一個更能發揮的園地。

 

 

資料來源:2011-09-11 工商時報
記者:陳碧芬、孫彬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