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吳中書:銀行登陸 別限制太多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吳中書表示,政府應對兩岸金融政策開放做好策略定位,不能鼓勵業者走出去,又要綁住業者一隻腳,他認為主管機關對銀行赴大陸投資、授信訂總曝險上限,對金融業者不公平。

 

  吳中書7月1日接任中經院院長,他相當重視金融產業發展,中經院9月間將舉辦研討會替台灣金融產業政策找出定位,包括兩岸金融開放政策,以及壽險業避險基金需求等議題。以下是專訪摘要:

 

  問:大陸「十二五規劃」衍生諸多商機,兩岸金融機構的機會何在,尤其是台資銀行?

 

  答:「十二五規劃」提高內需比重、中小企業發展等,對台灣金融業都是好的機會,尤其內需部分,因消費金融是台灣金融業的強項,例如信用卡業務等。

 

  大型企業不是台資銀行的市場,因多數都已與大陸國銀往來,反而是中小企業融資部分,台灣金融業最有經驗,有著力點可以發揮,包括發行公司債、可轉債等,也是台資券商可以協助的。保險市場也有很大發展空間。

 

  問:不少台資銀行看中大陸消費金融業務,但大陸對外資銀行經營消金業務仍有許可限制,如何突破?

 

  答:還是有空間,例如提供金融整合性的顧問或服務,可參考早期美商花旗銀行來台,提供客製化服務。

 

  問:部分人士擔心開放大陸銀行來台,你認為,可以開放大陸銀行來買台灣的金融業嗎?

 

  答:為何不可?台灣金融業很強,大家要有信心,不要怕大陸銀行來台設分行,台灣金融市場的利差這麼小,金融環境如此惡劣,大家都還可以生存,要對自己有信心。

 

  問:兩岸金融開放政策,政府應如何做?

 

  答:政府要歡迎競爭,兩岸金融開放策略要及早定調,政府提供資訊、簡便方法,由民間機構自己決定做什麼。台資銀行業必須走出去,是既成大方向,政府應順水推舟,協助提供資訊。

 

  有能力走出去的金融業,政府要讓它有發揮的空間,政府不能鼓勵銀行業者走出去,又要綁住業者一隻腳,這不是很合適的政策。例如要求銀行業者出去不能超過淨值多少倍(金管會將對國銀到大陸市場投資、授信等訂曝險上限不得逾淨值五成),這種規定並不合理。

 

  問:你認為未來全球經濟成長會趨緩,屬於什麼類型趨緩,股市、房地產有何影響?

 

  答:從主要國家工業指數、經理人採購指數(PMI)和領先指標看,線型都往下,明白指向經濟成長趨緩。這趨緩是預期中的,因應金融海嘯而打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強心針,到了退場時候。經濟成長趨緩、升息、加上講求財政紀律控制政府支出,會壓抑資產價格,包括股市和房市。

 

  問:中國大陸經濟硬著陸風險高嗎?

 

  答:不會硬著陸。中國大陸是中央控制的經濟,會硬著陸是因為緊縮過頭,一旦經濟成長率大幅下滑,再放鬆管制就好。但物價不容易下來,大陸政策性的提高工資,漲幅在17%到20%水準,幅度相當高,工資也是物價一部分,人工貴了,物價不易下降。

 

  問:怎麼看美元、歐元、日圓的強弱?

 

  答:美元最弱的時候已過去,美國已說不會執行三次量化寬鬆(QE3),接下來是何時升息,美元有升息預期的支撐。歐債問題會拖累歐元,歐元很難比美元強。日圓要升沒力氣,但地震、海嘯加上核難都沒讓日圓貶下來,應該也不容易貶。

 

 

資料來源:2011/07/16 經濟日報
記者:邱金蘭、徐碧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