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經院:供應鏈震裂 比預期久

  中華經濟研究院本月19日將公布日本大地震對台灣經濟的影響評估,中經院版本比經建會預估嚴重許多。

 

  中經院國際經濟所研究員蘇顯揚表示,限電和輻射塵對日本經濟與重建影響很大,對台灣供應鏈影響時間也比預期延長。

 

  經建會早前評估,日本大地震將導致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下降0.11到0.2個百分點。蘇顯揚說,經建會應該沒有計入限電和輻射塵的影響。

 

  中經院最新評估認為,今年日本經濟可能接近零成長,前三季可能負成長,要到第四季才能回到正成長。而明年的重建商機,受電力供給限制和輻射塵擔憂,也恐大打折扣,「先前各界對重建商機預估得太樂觀了。」

 

  蘇顯揚不久前卸任國際經濟所所長一職,日本是他的主要研究領域。

 

  他說,「電力不足影響最大。」福島核能電廠已不可能再使用,目前東京電力發電量僅有3,500萬瓩,而需求量是5,000萬瓩,到夏季尖峰用電時間,需求量會飆升到6,000萬瓩。

 

  日本限電至少會延長到夏季,而且到夏季,限電會更嚴重。

 

  根據日本經產省工業統計調查,電子零組件、元件、積體電路產品在東北六縣生產的比重達12%,資訊、通訊、機械產業達14%,蘇顯揚指出,如果這些工廠生產長期停滯,將使台灣、南韓、中國大陸在內企業的電子零組件供給來均受影響。

 

  蘇顯揚指出,因應地震後的分區限電,日本部分工廠採行假日上班或夜間生產,但是生產仍受影響,「不僅減產,電力供應不穩定也將降低產品品質的穩定性。」

 

  「更糟糕的是,有一些工廠根本開不了工,人們擔心輻射塵,找不到願意上班的工人。」

 

  蘇顯揚指出,當年阪神大地震之後的重建工作很快,但這次大地震則伴隨海嘯、限電和輻射塵,「很多地方都整個被海嘯沖走了,根本無法重建。」

 

  此外輻射塵汙染也讓一些地區無法重建,工人們也不想進入這些地區。

 

 

資料來源:2011/04/05 經濟日報
記者:徐碧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