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雅惠:《學者觀點》川普進逼下 聯準會的世紀功課
川普揚起風風雨雨,這世界已進入歷史性轉折,聯準會難以置身度外,動見觀瞻。聯準會能否在這世局翻滾的關頭,發揮一份穩定的力量,堅守獨立客觀專業的形象,記錄於史乘,此其時矣。
守住央行獨立性,是聯準會第一要務。川普一直逼迫聯準會降息,甚至惡言相向,揚言撤換聯準會主席鮑爾。此招原是可以預見的川式風格,仍是嚇壞了華爾街投資者,股市應聲崩盤。雖然數日之內川普暫收回撤換鮑爾之議,仍未放棄施壓降息。看來川普有意將經濟轉弱責任歸咎於鮑爾怠於降息,聯準會遭此指控,更要清楚闡釋經濟實狀,精確掌握決策方向與力道。鮑爾此次道出金融市場尚在正常體系中運作,利率先穩住不動,繼續觀察經濟風向。可謂第一關展現了冷靜的獨立角度,而接續的挑戰依然艱辛。
通貨膨脹與經濟弱化的負面前瞻,同時籠罩,乃是聯準會無法逃避的課題。當通貨膨脹威脅於前,央行多傾向於升息以縮減貨幣量,對抗物價推升的趨勢。當經濟開始減緩,央行多傾向於降息擴大借貸規模,刺激投資生產。歷年來聯準會採用的貨幣政策工具,包括利率升降、公開市場操作、購買國債或證券、量化寬鬆、特殊貸款計畫、調整銀行準備金等等措施,增減了資產負債表規模。
其資產負債表規模占GDP比率大幅變動,2008年第四季僅為6.07%,金融海嘯發生後比率一路攀升到2014年第三季達25.59%,經濟改善後此比率降低,在2020年疫情爆發之後財政支出大撒幣,2021年第四季達到高峰為36.98%。每次巨幅擴張都是在經濟陷入膠著情境下,也帶來了2022年通膨來襲的苦果。
聯準會以2%為長期平均通膨率目標,鮑爾4月4日的演講指出,2025年個人消費物價指數(PCE)截至2月份的12個月內上漲率為2.5%,核心PCE為2.8%;美國GDP成長率2024年2.1%,預期2025年降至1.7%。4月24日聯準會公布褐皮書,指出停滯性通膨已出現跡象。國際貨幣基金於 4月22日公布「世界經濟展望」,全球經濟成長率2024年3.3%, 2025年預測數下修至2.8%,指出「這個運行了80年的全球經濟體系正在重置。」
加諸聯準會決策的壓力,尚有多項變數。美國公共債務已達36兆美元之高點,公共債務占GDP比率由1990年第1季51.97%增至2024年第4季121.85%,每年承擔的利息支出駭人,遂有期待降息之聲音。川普祭出的關稅政策治絲益棼,引起國際反彈,傳出大賣美債訊息,對美債之信評有扣分之虞。此外,川普當局追求降低貿易逆差,希望透過美元貶值以利出口,嚷叫著降息以減少美元需求,期以達到貶值目標。種種因素堆疊,拉扯著聯準會的定錘落點。
值得一提的,貨幣政策的效果並非立竿見影,或許有數月至數年之時間延遲。尤其在通膨預期心理已經墊高,若再加上寬鬆貨幣政策,經過一段時間的累積加乘效果,有可能讓通膨傷害更為加重,甚至勢不可擋,因此貨幣措施的實施時點研判至為關鍵。傷痕累累的市場,期許聯準會扮演著燈塔角色,在黑暗中指示明燈光炬。沙漏計時,眾多角度,諸項得失,聯準會務必睿智抉擇,錯誤不得。
作者:楊雅惠/中華經濟研究院諮詢委員
資料來源:04:102025/05/08 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