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台關稅 中經院估15至20% 專家認為應拚ICT產品豁免 促台日韓聯盟成形 替代陸生產
美國總統川普4月2日宣布對等關稅,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盪; 由於台美貿易順差逾700多億美元,中經院院長連賢明28日表示,關 稅協商10%課徵比例恐怕守不住,川普對台關稅目標最可能鎖定15至 20%;由於台灣輸美產品以資通訊、半導體為主,連賢明認為,若能 爭取電子供應鏈的產品豁免,這樣的談判效益才是最大化。
川普揮關稅大刀,中國大陸展開反擊,兩強相互回擊、「釘孤枝」 ,讓投資人捏把冷汗;連賢明坦言,川普關稅做法很激烈,台灣在兩 強關稅角力中的「角色很微妙」,我國經濟體沒有大到可以跟大國叫 板的實力,當然不宜與美直接對抗,也沒有拒絕與美國合作的能力, 現階段不須明確表態,務必專注與美國好好談判,能爭取電子供應鏈 產品豁免是最好的。
中經院昨舉辦「川普關稅風暴 智庫視角x政策對應」研討會,連賢 明指出,台灣輸美產品約7成是ICT產品,由於電子供應鏈非常複雜, 台灣產業鏈也已搬過一次(如東南亞),短時間內還要再搬一次,尤 其移到人工成本較高的美國,需要更多時間來籌組。
美國打關稅戰,還沒達到增加稅收目的,已掀起股、匯、債三殺局 面;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表示,原因出在「川普只有目標、沒有策略 」,跟中國大陸對峙,但食衣住行育樂卻很高比例又仰賴大陸進口, 且沒做足替代品的準備,通膨預期上升的壓力下,聯準會更不可能降 息;而川普又與歐盟交惡,無疑封殺未來美國製造的出口市場。
王健全認為,美國要再工業化,應促成台日韓策略聯盟,因為台日 韓除了具製造業能力外,還能彌補中國大陸食衣住行及科技產品進口 缺口,也一併解決對美龐大順差等貿易問題;此外,台日韓聯盟也可 以加碼對美投資,美國給予綠色通道、經濟特區的優惠,未來不僅可 以幫助美國製造,還能協助出口歐盟市場。
王健全也解構川普的個性,雙子座善變但具有彈性、彈性對企業營 運是優點,但對金融市場來說,最怕彈性帶來的不確定性,也是造成 這次股、匯、債三殺局面原因。其次,王健全觀察,川普以雙邊替代 多邊談判,關稅協商只能見招拆招,若關稅要談降到10%,台灣恐怕 得付出更多美國軍購、增加美國投資等代價,這些代價未來會有很大 後遺症。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2025/04/29
記者: 洪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