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衝擊 我PMI、NMI跳水
中華經濟研究院2日發布4月台灣採購經理人指數製造業PMI、非製造業NMI。中經院指出,觀望對等關稅政策發展以及中國大陸應對措施,4月台灣PMI中斷連續兩個月擴張轉為緊縮,指數回跌5.3個百分點至48.9,尤其人力僱用指數中斷連續11個月擴張轉為緊縮。4月台灣NMI指數回跌2.8個百分點至51.0。商業活動與新增訂單指數同步轉為緊縮。
4月台灣PMI、NMI雙雙下跌,抹滅3月的雙升、雙擴張,由於此次數值是川普對等關稅宣布以來,第一次的廠商景氣看法調查結果,調查期間還經歷全球股、債市接連崩盤,廠商對景氣的信心兵敗如山倒。
中華經濟研究院長連賢明說,川普關稅政策對廠商影響最大部分是對六個月未來的展望指數,「廠商開始選擇了觀望」,影響到整個PMI的數據。4月調查中,製造業廠商對於未來展望指數驟跌23.1個百分點至36.0,非製造業者亦驟跌19.7個百分點至29.1,均創為2020年第一季以來最快緊縮速度。
連賢明表示,4月數據顯示大部分的廠商被關稅「有一點點嚇到」,還不能說業者是「極度的悲觀」,和上個月比較,廠商現在變得比較保守、多採先觀望,畢竟還有一個90天期,再來決定後續怎麼樣做,也可能要跟國外廠商溝通,往後關稅要如何計算,這些都需要時間去化焦慮。
外界早些認為訂單、出口數據都反映了拉貨潮,為何4月台灣PMI沒有呈現出來?連賢明指出,台灣PMI今年前三個月確實有反映拉貨現象,「廠商其實在川普關稅新政前,都已經開始先做了」。但需注意的是,廠商業別、產品各有不同,有走空運的高階AI產品、半導體晶片,也有走航運的大型產品,如模組機械設備,估計半導體類的拉貨潮可以拉到6月,走海運的45天運輸到美國,訂單出貨4月起就相對保守。
內需相關產業方面,中經院指出,外部市場風險導致利率與匯率走勢不確定性,4月初台股回跌近四千點,財富負向效果引發民眾消費信心下降,住宿餐飲業、營造暨不動產業與金融保險業的商業活動與新增訂單指數多大幅回跌並呈現緊縮。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記者:陳碧芬/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