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廖明輝:《海納百川》廣達「總舖師」韌性製造 關稅戰的好對策

「總舖師」在台灣辦桌文化裡,講究的是隨客變菜、因地取材、迅速進場、整檔圓滿。林百里把廣達商業模式生動地比喻成總舖師,以「看到哪裡有人需要、哪裡開桌,我們就跑去那裡做菜」的幽默話語,道出廣達全球製造體系的精髓。由於筆者過去曾在廣達工作過,深刻體會到廣達企業文化與營運哲學,就是把製造當成流動廚房,把供應鏈視為通用食材,把客戶需求成當下菜單。這種做生意的方式,恰好為台商面對不確定關稅戰,提供一條可行的韌性路徑。

總舖師之所以能在各地辦桌無往不利,靠的是對各種食材、菜系、場地、賓客需求的深刻理解與高度靈活的調整能力。核心能力主要在於三件事:第一,刀工火候一把抓,能把標準化基本功轉成客製化料理;第二,整合採買與場地布置,遇到陌生環境也能用最短時間建置工作現場;第三,對口味的敏銳度,能即時讀懂賓客偏好並調整配方。

對應到廣達的核心能力,便是37年磨出的製造SOP、9大廠區的快速複製能力,以及對一線客戶需求的「秒讀」與「秒應」。當美國伺服器必須貼美國標籤,廣達就把廚房搬到加州與德國;銷往美國以外的筆電就在中國生產,而賣往美國的筆電產線就移到泰國、越南避關稅;車電訂單則早在墨西哥架灶,現在依然穩如老滷。

廣達的總舖師商業模式可以給台商三點啟示。首先,要把產線模組化,像總舖師準備通用爐具與食材;只要地緣風向一變,就能搬走硬體、帶走流程,確保依然煮出一桌好菜。其次,供應鏈必須多國化與在地化並行:主菜材料可全球比價,但香料與青菜最好當地採買,減少關稅與物流時間。

最後,數位配方要雲端共享,從PLM、MES到QA數據皆雲端同步,讓任何一座「臨時廚房」開伙時,都能立刻調出相同口感。

然而,總舖師的成功也有隱憂。第一,跨國廠區管理成本高,若沒有精細的財稅規劃與ESG標準,可能在各國遭遇勞動條件、工會與環評挑戰。第二,全球供應鏈碎片化下,二、三線料件若無法同步跟進,仍然可能在最後一哩受阻。第三,當各國政府開始要求技術在地生根,台商必須在「交出食譜」與「保持秘訣」之間找到平衡,避免核心智慧財產被強制落地。

展望未來,台商若要在關稅迷霧中突圍,或許需要進一步把「總舖師」升級為「雲端主廚」。這意味著:用AI預判各國政策口味,把關稅變化、客戶拉貨週期與原料波動即時併入數據模型;以數位雙生技術在雲端先「試炒一道菜」,確認製程後再下放實體工廠;並透過區塊鏈憑證化關鍵料件來源,降低原產地認定爭議。如此,當全球桌席不斷換場,台商仍能端出色香味俱全的菜餚,保持談判與定價的主動。

林百里口中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實就是台商集體寫照:市場與政治都像天候變化,不可能掌控。但總舖師懂得順時應天、因地制宜:東北季風吹起就煮薑母鴨,雨季來臨便上酸辣海鮮。廣達的成功說明,只要根基穩、菜單活、廚房移動快,再大的關稅巨浪都能化成鍋邊的美味鼎邊趖。

台商若能把這套韌性製造哲學內化成為企業DNA,把吃苦當吃補,如此,關稅戰固然難解,卻也可能成為台商重塑全球價值鏈的新機會。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輔佐研究員/廖明輝
資料來源:中時新聞網 2025/04/28 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