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廖明輝:美藉關稅清除非關稅障礙

川普發動全球關稅戰後,美國政府近日又核定對四個東南亞國家太陽能產品徵收的關稅水準,根據美國商務部廿一日的公告,稅率最高可達三五二一%(柬埔寨的太陽能產品),依個別公司或所屬國家而異。川普表面在與各國談判調整對等關稅,實則將焦點對準清除非關稅障礙。川普早先透過真實社群平台對各國提出八項「非關稅作弊」指控,或可清楚看出他的真正戰略意圖,不在於談判對等關稅高低,而在清除各國對美國的非關稅貿易壁壘。

川普點名的非關稅壁壘,包括貨幣操縱、增值稅作為變相關稅、傾銷、出口補貼、保護性農業和技術標準,以及侵犯智慧財產權和轉運規避關稅行為等。川普特別舉日本針對汽車產業的「保齡球測試」保護性技術標準,以及歐盟針對玉米的「禁止基因工程改造玉米」保護性農業標準為例說明。至於傾銷、補貼、侵犯智慧財產權、及洗產地以規避關稅,則是暗指中國。川普透過發文來表達他對各國「非關稅欺騙行為」的強烈不滿。

長期以來,各國透過非關稅貿易障礙,有效保護自身弱勢產業,避免直接關稅調整可能引發的貿易衝突。然而,這些非關稅壁壘卻逐漸成為各國保護主義的新工具,嚴重阻礙國際貿易的公平與效率。川普直指此種弊端,主張透過施壓以進行談判甚至報復性措施,以徹底清除這些隱藏於技術和標準之下的貿易壁壘。值得注意的是,川普政府所推動的「對等關稅」政策並非單純增加關稅,而是希望建立公平、透明且對等互惠的貿易體系。策略意在迫使各國調整政策,消除對美國商品的不公平待遇。例如日本已經開始考慮放寬針對進口汽車的技術標準,顯示美方施壓後的實際效果。

對台灣而言,美國貿易代表署在三月卅一日公布針對各國共三九七頁的「二○二五國家貿易障礙估計報告」,在第三三三頁至三三八頁,共用六頁篇幅點名台美之間的非關稅障礙,包括:美國稻米進口數量限制、基因改造及非基因改造(如玉米與大豆)以不同稅則進口海關障礙、針對美豬檢驗措施及瘦肉精檢疫障礙、符合美國聯邦汽車安全標準(FMVSS)但不符合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標準的汽車進口數量限制、針對基改食品及牛肉的動植物檢疫障礙、智慧財產權保護及金融服務障礙、醫藥品與醫療器材及投資障礙等,都可能成為未來台美貿易摩擦的重要導火線。

從實務層面來看,美方所認定的非關稅壁壘並非完全沒有根據。例如台灣對美國肉品的進口限制,固然有國內食品安全和民意壓力的考量,但在國際標準與貿易規則之下,這些限制若無充分科學證據支持,將很難獲得國際貿易仲裁支持。此外,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力度不足,以及服務業市場的進入障礙,都可能使台灣在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時處於不利地位。

因此,政府除了主動進行國內規範的檢視與調整外,更應積極透過雙邊貿易談判與美國達成共識,避免被捲入更廣泛的貿易衝突。

川普的真正意圖在推動全球貿易的結構性調整,清除非關稅壁壘可能才是川普團隊真正想談與想要的核心利益,對等關稅只是拿來逼迫各國就範的工具。對台灣而言,如何建構因應台美之間非關稅貿易障礙的談判策略,已成為當務之急。

作者:廖明輝/中華經濟研究院輔佐研究員
資料來源:2025-04-23 03:17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