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廖明輝:《海納百川》中國領導全球南方 對抗美國關稅戰

中國正在運用美國對全球發動關稅戰之際,試圖在全球地緣政治與經濟秩序重組關鍵時刻扮演領導角色。特別在全球南北差距長期存在並逐步擴大情勢下,透過推動與「全球南方」國家的團結合作,試圖打破美國對中國的孤立企圖,並打破傳統上由「全球北方」國家所主導的國際秩序。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日前訪問越南、馬來西亞和柬埔寨時,明確強調「全球南方」國家應該聯合自強,以「開放包容、團結合作」姿態,抵制美國所主導經濟脫鉤與貿易保護主義。美國總統川普日前簽署行政命令,將對中國特定商品徵收高達245%報復性關稅,顯示美國企圖透過關稅與供應鏈重組,深化全球經濟的「南北」分裂,並削弱中國在全球價值鏈地位。在習近平的東南亞訪問行程中,多次提及推動「全球南方」合作,積極倡議促進區域共同發展、推動自由貿易區升級,以及反對地緣政治對抗。這些國際敘事話語,反映中國的戰略目標在於推進全球南方國家的領導地位。

從歷史視角觀察,「全球南方」與「全球北方」的經濟分工,早在1980年代威利•勃蘭特所領導的《勃蘭特報告》已有詳細闡述。報告論述全球經濟的不平等交換結構,造成富裕的北方國家和貧窮的南方國家,形成世界經濟和政治的普遍南北分歧。由於北方國家透過掌握資本、技術和制度主導權,長期享受不對稱利益,而南方國家則陷於資源出口、低附加價值產品生產的依賴模式,難以實現真正的經濟自主發展。

中國作為全球南方最大經濟體,近年來迅速提升自身在產業鏈的位置,逐步從原先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向高科技、高附加價值產業轉型。不僅提高中國本身的經濟實力,更提供其他南方國家學習和仿效的發展模式。習近平透過推動亞洲區域合作及與東協的自由貿易區升級協議,試圖打造以中國為核心的亞洲經濟共同體,以亞洲特有的「穩定性和確定性」來回應美國所引起的全球「不穩定和不確定」。

相較之下,美國推動「美國優先」高關稅政策,雖然短期內可能對中國經濟造成壓力,但從中長期視角來看,卻可能加速全球南方國家的團結合作。美國針對中國進行關鍵礦物及產業調查,凸顯希望藉由經濟與技術封鎖來抑制中國成長的意圖。然而,這種手段卻可能反使南方國家更加團結,選擇與中國緊密合作,形成與北方國家對立的經濟聯盟。

綜上所述,中國領導「全球南方」國家對抗當前因美國發動關稅戰而分裂的「全球北方」國家,例如歐盟與加拿大都對美國的對等關稅有所不滿,成為當前地緣政治的合縱連橫走向。若是南方國家能夠真正團結一致,以有效的合作模式,打破長期存在的全球化不公平貿易結構,或許反而有機會實現《勃蘭特報告》所倡議的,更加均衡與多元的全球南北發展格局。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輔佐研究員/廖明輝
資料來源:09:39 2025/04/20 中時新聞網 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