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明輝:川普野心 能重組全球貿易體系?
自從川普宣布推動各國對等關稅政策後,全球經濟迅速陷入緊張狀態。日本、韓國、台灣等長期盟友遭受約24%至32%的關稅衝擊,而像越南這樣極為依賴美國出口市場的國家,更被施加高達46%關稅措施。對中國更採取前所未有的145%懲罰性關稅。中國的反擊同樣堅決,回敬美國125%報復性關稅,並強調「奉陪到底」,揭開美中貿易戰序幕。
川普的關稅政策並非瘋狂,也非一時衝動或單純保護主義,而是深思熟慮的戰略計畫。美國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斯蒂芬‧米蘭,他在去年11月擔任哈德遜灣資本公司高級策略師時,即擬訂共41頁的《重構全球貿易體系使用者指南》(A User’s Guide to Restructuring the Global Trading System),探討如何透過關稅和匯率策略以應對美元高估所帶來的市場影響。米蘭指出,改革全球貿易體系、讓美國產業在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競爭處於更公平位置,一直是川普總統數十年來一貫主張。美國製造業長期衰退與貿易逆差的原因是美元持續被高估,建議透過關稅與戰略性美元貶值,重建美國經濟競爭力。他提出「國防-關稅-美元」聯動機制,並以軍事保護作為經濟合作條件,藉此逼迫盟友在經濟和安全領域向美國做出實質讓步。
這項戰略的實質目標在於打破現有多邊貿易體制與全球化分工結構,重新建構由美國主導的全球貿易與金融秩序。美國長期以美元全球儲備貨幣地位輸出美元流動性,但也因長期貿易逆差而陷入製造業空洞化與債務膨脹惡性循環。米蘭認為,透過關稅與美元貶值,美國可從「全球銀行」轉型為「產業主導者」,同時透過「友岸外包」策略,要求盟友將產業鏈關鍵環節轉移至美國視為安全的國家。此外,美國計劃建立新的關稅聯盟,逼迫非盟國支付高額市場進入費,進而確立美國在全球價值鏈的絕對主導權。
川普與其經濟團隊清楚認知,美國已不再是戰後無可取代的經濟超級強權,反而逐漸面臨中國與新興市場挑戰。於是,他們選擇「推翻談判桌」,不惜摧毀既有制度,以爭取對新規則的主導權。儘管此舉可能帶來金融市場劇烈動盪與盟友不滿,但從長遠來看,美國企圖以強勢姿態迫使世界接受一套以其利益為核心的新遊戲規則。而對中國而言,這場規則戰無疑是一場歷史性考驗,將決定其是否能在全球經濟舞台上,真正從大國走向強國,與美國平起平坐。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輔佐研究員/廖明輝
資料來源:2025/04/17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