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明輝:《海納百川》川普關稅開戰 各國應對策略
川普總統日前發布《調整對等關稅稅率以反映貿易夥伴的報復與立場一致性》行政命令,針對中國採取強硬地緣經濟戰略,對其商品課徵高達145%關稅,但對其他貿易夥伴則在90天談判緩衝期內維持10%基準稅率。各國紛紛尋求應對戰略以回應川普全球貿易戰所帶來壓力。
首先觀察中國的應對策略。面對美方關稅打擊,中國迅速啟動報復性措施,將自美進口商品的關稅調高至125%,並強化內部貨幣與財政政策工具,以緩衝外部衝擊。儘管中國經濟目前處於成長放緩與通縮風險並存階段,但過去6年的政策儲備讓其具備一定緩衝能力。更重要的是,中國極有可能透過「轉運套利」方式,繞道越南、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出口美國以削弱關稅實際影響,然而,這些東南亞國家亦可能成為川普對等關稅鎖定目標。
其次,亞太區域國家如澳洲、印度、與東南亞諸國,也在密切觀察風向。川普政策的急轉彎讓不少國家感到猝不及防。澳洲與印度在美中對抗加劇局勢下,他們或將選擇在特定戰略產品與美國展開有限度合作以換取貿易讓步。值得注意的是,澳洲即將在5月舉行聯邦大選,民粹壓力將推動候選人採取更具民族主義色彩的經貿立場;但選後若當選者理性回歸實務,很可能會與美國快速達成妥協,以維繫市場穩定與外交平衡。
歐盟則處於兩難境地。一方面,歐盟不願輕易對中國關閉市場,但另一方面,川普政策也不容忽視。若歐盟選擇在技術標準與數位稅收等問題與美國妥協,並對中國採取更嚴格市場限制政策,則將成為川普心目中的「對中國對等貿易同盟」。這種選擇雖可能在短期內換取免於關稅懲罰,但長遠來看,也會使歐盟失去在多邊貿易談判的中立地位。
拉丁美洲與非洲國家,雖非本次政策核心對象,卻可能成為新一波貿易轉向受益者。隨著中國商品被美國排拒,其出口將重新導向至這些新興市場,對當地產業帶來改變。同時,美國若為對抗中國在全球南方影響力,可能會加大對這些地區與市場開放談判力度以建立新的供應鏈同盟。
國際金融市場的反應也值得深究。川普對中國商品課徵高額關稅消息一出,引發債券市場大幅波動,美國國債殖利率飆升,美元貶值壓力加重,觸動全球資金市場。儘管川普為穩定市場而暫緩關稅實施,但全球投資人已對川普政策的「可預測性」產生疑慮。
最後,不可忽視各國如何藉機進行制度性改革。正如許多觀察家所指出,川普此次高舉「對等關稅」大旗,目的不僅是在對中國施壓,更對全球現有貿易體制提出挑戰。在這場關稅風暴中,能夠從中脫穎而出的國家,必定是善於調整產業結構、強化數位與綠色供應鏈、並迅速與美方建立經濟互信的經濟體。
綜上所述,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不僅重塑全球貿易格局,也強迫各國重新思考自身的經濟安全與戰略定位。接下來的三個月,各國如何抉擇與應對,將決定誰能在這場風暴後站穩腳步,誰又將被關稅風暴浪潮所淹沒。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輔佐研究員/廖明輝
資料來源:12:18 2025/04/13 中時新聞 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