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魏聰哲:《名家觀點》日中小企業的加薪之戰

●日本中小企業必須跟隨加薪潮,才能減少員工流動率與預防缺工問題。圖/美聯社
日本中小企業必須跟隨加薪潮,才能減少員工流動率與預防缺工問題。圖/美聯社

  為因應地緣政治引起之全球性通膨及超高齡社會引發的勞動人口不足問題,日本企業必須提升薪資水準以確保維繫事業營運的人才。諸如豐田汽車、日產汽車等因日圓貶值而有出口匯差利潤的大型製造業廠商,呼應政府與「日本勞動組合總連合會」(簡稱連合)的要求,大幅為員工加薪,這也帶動近年日本企業的加薪風潮。

  依據「連合」於2024年4月18日公布的「春季生活鬥爭」(簡稱春鬥)第四次調查結果,日本整體企業2024年度平均加薪幅度提升至5.2%,大企業為5.24%,而中小企業也達到4.75%,加上2023年度的3.39%,已經連續兩年突破3%。

企業加薪但獲利未增 則恐弄巧反拙

  短期而言,中小企業為員工加薪的程度得超過物價上漲的程度,才能解決員工可支配所得減少的問題,維持員工對企業發展的向心力。中長期而言,中小企業必須跟隨大企業乃至外資企業的腳步持續加薪,才能減少員工流動率與預防招不到新員工的問題,而基於市場供需機制,這樣的加薪幅度並無上限。

  然而,加薪潮對於許多營業利潤不高但穩定成長的日本中小企業而言,仍是一項沉重的負擔,如果無法在一定期間內大幅提升營業收入與利潤,則可能停止招募新人甚至解雇部分員工,陷入「加薪競爭導致債務增加」的惡性循環。

岸田政府推租稅優惠與補貼 降低企業營運負擔

  對此,岸田內閣透過政策來鼓勵中小企業為員工加薪,主要包括:「推動供應鏈廠商間適度價格轉嫁制度」、「為員工加薪的租稅優惠制度」、「促進薪資提升的中小企業省力化投資補助」以及「可能促進薪資提升的地方中小企業與中堅企業成長投資補助」等。

  其中,「適度價格轉嫁制度」在於協助價格交涉能力較弱勢的中小企業,能將加薪衍生的人事成本適度反映給大企業客戶,透過互信溝通來提升交易價格,防止大幅加薪造成中小企業的營運困境。「租稅優惠制度」在於促進中小企業主解決員工可支配所得減少的問題。

  前兩項措施,在於協助有意願為員工加薪的中小企業解決短期薪資上漲,而造成營運大幅成本提升的燃眉之急,並深化「大企業與中小企業」、「中小企業主與員工」的關懷與信賴關係。

  後兩項的「促進投資之加薪政策」,則在於鼓勵中小企業積極應用AI、IoT與機器人等新興科技來推動組織的「數位轉型」與「綠色轉型」,進而衍生新顧客價值,有助於提升營業利潤並達成中長期持續提升員工薪資水準的雇用目標。由此可知,日本政府在協助中小企業為員工加薪的政策作為,具備「解決短期性應急」與「啟發中長期性創新成長」的套裝型策略思維。

台灣可借鏡日本提供誘因鼓勵中小企業雙轉型

  我國政府現階段修訂〈中小企業發展條例〉以延長中小企業為員工加薪與增加雇用的租稅優惠期限,著眼於為中小企業紓解人事成本問題的「成本分擔」觀點。未來可借鏡日本作法,與促進中小企業研發投資相關政策工具作連動,構思更有價值創造特質的「營造中小企業高薪資與人才發展環境行動方案」。

  不過,過多且門檻低的政策措施,也可能弱化中小企業邁向成長的韌性與發展願景,使經常處於低生產力的中小企業因過度仰賴政策性補助或輔導而成為僅為維持最低限度營運而生存的「殭屍企業」。因此,如何在兼顧市場機制與自由競爭的環境來促進中小企業為員工加薪,建立完備事前盤點篩選與事後追蹤機制,是政策是否展現效果的關鍵。

 

作  者:魏聰哲/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所副研究員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2024.05.16  03:00 
原文網址:
https://www.ctee.com.tw/news/20240516700138-43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