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劉大年:《名家觀點》貿易保護主義蔓延的對策

  近年來全球經貿情勢發生重大變化,在將經濟安全等同國家安全的脈絡下,為確保經濟安全,各國傾全力扶持關鍵產業,強化供應鏈韌性,各式措施層出不窮,貿易保護主義也迅速擴張。

  關稅是最傳統貿易保護手段,不過在世界貿易組織(WTO),以及其前身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的約束下,關稅已大幅降低,實施空間也受限。另外WTO也就關稅以外的非關稅貿易措施,制定不少規範。

  但是WTO成立已將近30年,不但無法與時俱進,制定新的規範,以遏止新型態的貿易障礙。例如在數位貿易興起下,WTO對於數位商品的課稅,以及數據的保存傳輸議題,一直無法達成共識。另外也因為WTO欠缺執行力,即使有明確規定,也無力阻止各國濫用傳統貿易障礙措施。

  以美國為例,自川普時期不再追逐以市場開放為主的自由貿易協定(FTA),而以國內法片面加徵關稅,與自由化背道而馳。除了對中國大陸分階段懲罰性關稅外,也以維護國家安全為理由,對進口鋼鐵及鋁製品課徵額外關稅。因而引起中國大陸及其他國家實施報復關稅,全球貿易秩序大亂。

  準備2024年競選復出的前總統川普,最近甚至提出未來準備對美國所有進口品加徵10%關稅。川普能否入主白宮變數很大,但不變的是川普背後的貿易保護思維,已經成為美國貿易政策重要因素。

  關稅之外,美國更將產業政策與貿易政策結合,對重點產業實施巨額補貼,各國也群起效尤,形成補貼競賽。補貼對於貿易扭曲並不遜於關稅,目前各國許多補貼措施明顯背離WTO規範,但WTO卻無力阻止與制裁,進一步衝擊全球經貿體制。

  各國在大量補貼下,但卻無法接受其他國家補貼措施,所以近年來全球反補貼的調查案件也明顯成長。另外為保護國內產業,防止外國產品低價傾銷,近年全球課徵反傾銷稅的案例也大幅增加。

  在美國的帶動下,更以國家安全為理由,直接以進口及出口限制干預貿易,在國家安全可以無限上綱下,進出口限制的範疇更加擴大。其他一些掌握重要資源的國家,例如中國大陸等開發中國家,更是動輒限制甚至禁止關鍵原物料出口,做為貿易報復或談判的籌碼,自由貿易的精神蕩然無存。

  另外一些WTO長期無法達成共識的議題,例如原產地議題,也被利用做為貿易保護的工具。以美國為例,透過非常嚴格的原產地認定標準,以落實在地化及加速產業回流。

  不受貿易保護風潮影響,全球區域經濟整合也有進展,除了大型FTA外,各國也廣簽雙邊FTA。根據WTO的統計,由2018年迄今,全球總共新增112個FTA。在WTO推動自由化停滯下,區域經濟整合成為自由化主要推手。不過區域經濟整合進展,似乎趕不上鋪天蓋地的貿易保護措施。而且此波貿易保護風潮,範圍較以往更廣,項目更加多元化,參與國家也較多,影響更加顯著,可視為貿易保護主義的升級版。

  面對此複雜情勢,台灣應體認自由化絕不能走回頭路,繼續努力在大型以及雙邊FTA尋求突破。對內則應在符合WTO規範下,對於外國不公平貿易行為,例如傾銷、補貼、不實產地標示,以及其他不合理貿易限制措施,完善國內貿易防衛機制,並建立完善防火牆,以降低對台灣衝擊。

 

作者:劉大年/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A5版/焦點/202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