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美中競合下台灣正面臨價值選擇 學者籲強化國家認同才能自保

美中競合下台灣正面臨價值選擇 學者籲強化國家認同才能自保
財團法人龍人文化教育基金會15日前進淡江大學舉辦「認識中國•前進校園系列活動」並以「強權競合下的美中台三角關係」為題,與青年朋友座談。(圖:龍人文教基金會提供)

  攸關美中關係走向的拜習會即將登場,在美中兩大強權競合下,台灣議題被認為是中國最在意,但可能仍會是各說各話的敏感話題,由於正逢美台即將進行大選前夕,美中台三角關係更是外界關注焦點。學者認為,當前正值美中緊張關係能否緩和之際,學者提醒,在拜習會議題上,須留意美中談判過程中對台灣選舉的外溢效應,但長期而言,台灣內部應強化國家意識與社會認同,才能抵抗中國可能的侵擾。

  財團法人龍人文化教育基金會15日前進淡江大學舉辦「認識中國•前進校園系列活動」,在拜習會前,更以「強權競合下的美中台三角關係」為題,與青年族群分享中國現況、兩岸及國際情勢。

  身兼主持人的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馬準威開宗明義就提到,當前美國拜登政府對中國正採取「競爭不走向衝突」基本方針,而習近平政府則對美國採取「鬥而不破」基本態度,使雙方在關係緊繃時會尋求紓壓,在緩和時則會爭執升溫,且各自堅持的核心利益均不會退讓。

留意美中談判對台選舉外溢影響

  馬準威認為,可以預期的是,即將登場的APEC「拜習會」雙方的共識不會太多,惟不可忽略「見面」本身帶來的關係緩解,特別是適逢台灣大選登記前夕,宜留意美中在談判交易過程對台灣選舉的外溢影響。

  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助則指出,當前各界都在關注拜習會,因為這有可能說明了現在美中兩強的未來走向。特別是在經濟與軍事安全領域上,都是兩國無法逃避需要面對的問題。特別是在疫情後的中國會需要在經濟上與美國有更多互動,而為了面對明年的美國大選,拜登也會需要中國,這都是雙方在經濟上難以完全脫鉤的原因。至於在軍事上,中國國防部長與許多高階將領的落馬,都會讓美中國防溝通上可能出現失聯的狀況,在美中海空多次遭遇的情形之下,如何恢復彼此在防務上的聯繫管道,更是兩國當前最重要需處裡的議題。這些都是此次拜習會須關注的方向。

台應看清情勢並強化國家意識與社會凝聚力

  資深媒體人郭宏章認為,在現實主義觀點中,權力平衡極為重要,但近年中國對外強力擴張,尤其對西太平洋著力最深,習近平誓言在這一代解決台灣問題,這使得美中台三角關係「不等邊」的扭曲更為嚴重。但由於美國等國姑息中共已久,傾斜之勢明顯無法依賴美國一己之力來修正,因此美國結合其盟邦包括英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以防止台灣遭中國併吞,剝奪享有多年的自由民主與繁榮,台灣民眾更應看清此一情勢,建立自我防衛能力,強化「中華民國台灣」的國家意識與社會凝聚力,與美國等理念相近國家共同努力,以嚇阻中共侵略。

親美或親中在台大選已成價值選擇

  中興大學國政所助理教授盧信吉表示,「親美」與「親中」在外交領域下只是一個政策,但在國內的選舉過程中卻是一個信仰與價值的呈現。選舉成果呈現的不只是未來四年的期許,也是外交政策落實的主要依據。美中台三角關係將在2024年面臨台美人民的再檢視,也是對於過去數年間強權國家彼此互動成果的驗收。與強權之間的競爭與合作關係隨時變化一樣,必須說服民眾接受才是外交關係永續的關鍵。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國臣強調,首先,中國經濟衰退與美國科技封鎖,北京當局更仰賴台商資金與技術。其次,中國金融風險拉升,誘發戰爭邊緣策略,加大台灣地緣政治風險。第三,為維繫一定程度的兩岸經貿交流,我方可側重智慧城市與綠色經濟合作。第四,供應鏈韌性隱含民主,且更加重視安全;此成為臺灣尋求國際經貿合作的利基。

 

資料來源:Rti 中央廣播電臺/2023-11-15 17:23
原文網址: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18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