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雙引擎 轉動黃金十年巨輪 包容性成長 庶民經濟 強調有感復甦 永續性發展 經濟要與環保並進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蕭代基指出,各國新的發展策略已不限於「經濟成長」的層次,不再是GDP(國內生產毛額)中心主義,已擴及到社會和環境,屬於「國家發展」策略的層次。

 

  副院長劉碧珍補充表示,晚近各國長期發展策略不約而同都納入兩個「包容性成長」和「永續發展」兩個面向。她指出,包容性的成長是指不單要經濟成長,還要成長共享,重視所得分配、弱勢關懷和就業創造。永續發展的內涵已不能滿足於成長與環保並重,還要兩者並進,英國提出低碳經濟,藉由發展低碳社會來促進成長。

 

  中經院協助經建會規劃黃金十年發展願景和策略,9日舉辦「各國長期發展策略研討會」,與各界討論中國大陸、新加坡、日本、韓國、印度、澳洲、歐盟和英國的長期發展策略。

 

  劉碧珍指出,包容性成長的策略普遍出現在各國長期發展策略中。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詮釋包容性成長的意義,也就是「庶民經濟」,要把無感復甦轉變成有感復甦,全民普遍享受到成長的果實。

 

  中國大陸十二五規畫要一個共同富裕的小康社會,同時由強調出口與投資轉向消費、出口與投資三者並重。韓國揭櫫成長與社福並重。日本要找新成長動能、但也強調社會保障。印度重視糧食安全、城鄉平衡發展。歐盟重視提高勞動參與率、減少貧窮。劉碧珍說,以上都是包容性成長的具體政策。

 

  中經院也注意到,各國競逐搭建促進成長的平台,劉碧珍指出,成長的平台包含硬實力和軟實力,人才是軟實力的根本,「亞洲已掀起搶人大作戰」,在台灣拿到博士學位的人不一定會留在台灣工作,有可能被鄰近國家搶走,新加坡鼓勵技術移民。

 

  不管先進國家還是較低度發展國家,劉碧珍指出,各國將培育人才納入發展重點,日本重視培育人才;澳洲要投資高等教育;歐盟要將年輕一輩擁有大學學歷的比率由現在的31%提高到十年後的40%;印度也要提高學齡小孩的就學率。

 

  雖然各國訂定的長期發展策略多以十年為期,她指出,期間仍兼顧短期和長期,也包括短期可見效的策略,重視執行力。


 

資料來源:2010-12-13/經濟日報/A18版/整合行銷
記者:徐碧華/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