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十二五/七新興產業 撐起大陸15%GDP

  大陸的「十二五」規劃將節能環保列入七大新興產業之一,位於北京效區的新型清潔能源「智能溫室」,就是採用節能環保的新技術和新能源。

 

  「十二五」規畫為大陸鋪陳出一張新的經濟地圖,這張新經濟地圖中蘊藏著豐富的寶藏,包括能源汽車等七大新興產業,十年後,這七大新興產業產值占大陸GDP比重將從1%躍升至15%,產值將達人民幣10兆元,台商應關注大陸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把握機會加入大陸的產業供應鏈。

 

  「我知道世界上都在考慮占領科技制高點,就是占領新興產業的制高點,這些才真正決定一個國家的未來。」去年12月底,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說出了上面這句話,也等於為今年9月初中共官方公布要加速培育及發展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目的定調。

 

  大陸國務院常務會議9月8日審議通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宣布「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七個產業,在重點領域集中力量,加快推進」。

 

  溫家寶在去年底專訪中已經揭櫫2011年起實施的「十二五」規畫,將結合戰略性新興產業規畫,成為未來大陸下一步經濟發展的成長點。

 

  中共官方認定,每次國際金融危機都會帶來一場重大科技變革,而因應成功的關鍵,在於人類智慧和科技力量,大陸開始考慮以政策支持科技業,著手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

 

  去年北京當局先後推出十項產業振興規畫,外界不懂與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畫的關係。對此,大陸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曾說:「之前的『4萬億元投資規畫』和『十大產業振興規畫』,都是(國際金融危機後)站在擴大內需、加強基礎建設的角度,結合傳統產業的改造和提升,現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轉向至新興產業項目。」

 

  中國大陸本身重視十二五規畫,國際投資圈同樣密切注意。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羅奇1月在香港表示,「十二五」規畫是中國大陸接下來最有看頭的財經議題,屆時大陸將完全改變經濟成長方式。羅奇說:「從2011年開始的五年,將是中國經濟歷來最刺激的五年。」

 

  他認為,中國大陸的消費潛力龐大,「十二五」規畫對於帶動鄰近國家經濟發展將有很大效果,包括台灣、韓國及日本在內,並建議中國大陸的鄰近國家,特別是小國,最好多多注意大陸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把握機會加入大陸的產業供應鏈。

 

  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重點產業調整轉型升級」課題組估計,未來三年新能源業產值可達人民幣4,000億元(約新台幣1.89兆元),2015年環保產業產值可達人民幣2兆元(約新台幣9.48兆元)。

 

  此外,信息網絡及應用市場規模至少達到數兆元之譜,未來六年數位電視和服務累計可帶動近人民幣2兆元產值。預期十年後,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大陸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將從1%躍升至15%,產值上看人民幣10兆元(約新台幣47.4兆元)。

 

  長期研究大陸產業規畫與總體經濟發展的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所副所長劉孟俊分析,大陸選在「十二五」計畫時期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原因有三。

 

  第一,胡溫高層在歷經金融海嘯後意識到,往昔大陸過於仰賴外需市場,在許多科技領域又只能當與別人搭配,當西方國家的跟班,沒有自主權。在這場危機過後,中南海認為在綠能、先進材料、新世代資訊技術或生物科技等方面,每個國家的起跑點相距不遠。

 

  在中方累積足夠的國內外人才、加上大量政府投資後,又有廣大內需市場為後盾,中共官方將全力推動這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第二,過去大陸追求經濟發展時常破壞環境,現在為了履行去年在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會議上承諾的減碳目標,並維護本國環境,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特別提出節能環保這項。

 

  第三,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提倡和諧社會的概念,認為財富不能掌握在國有企業等少數人手中,必須降低所得不平均等貧富差距現象,並要逐步提高農民收入,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可協助北京當局向這個目標邁進。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劉煥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