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劉碧珍:重視非關稅合作 與星洽簽經濟夥伴協議 可善用當地產業優勢 盼帶來骨牌效應

  台星經濟夥伴協議(ASTEP)將在明年初進入談判階段,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碧珍昨(16)日表示,未來談判應重視非關稅的經濟合作事項,她也期待,ASTEP洽簽後,能為台灣帶來後續更多骨牌效應。

 

  劉碧珍目前身兼台灣WTO(世貿組織)中心執行長,她昨天出席經濟日報與中華經濟研究院合辦的「2011經濟投資展望論壇」時,以「ECFA與FTA─台灣再成長雙引擎」為題,發表專題演說。

 

  我駐新加坡台北代表處及新加坡駐台北商務辦事處日前發布新聞稿表示,雙方已完成經合協議可行性研究,並確認可為彼此帶來顯著利益,將於明年初洽簽ASTEP正式談判。

 

  劉碧珍表示,新加坡是高度自由化國家,目前除了針對少數酒類還設有關稅外,其餘產品幾乎都是零關稅,她認為,ASTEP能帶來的直接降稅效益不大,未來談判應特別著重在非關稅的經濟合作,善用新加坡的產業優勢及地理位置。

 

  她表示,ASTEP洽簽後,可望為台灣帶來更多「骨牌效應」,讓台灣與其他國家再洽談經濟合作。兩岸經濟協議(ECFA)與自由貿易協定(FTA)可說是帶動台灣經濟成長的雙引擎。

 

  她也提及,ECFA目前已進入艱苦的談判階段,核心議題就是要調降關稅,但ECFA除了關稅議題外,其他的非關稅障礙以及目前大陸各地方政府常出現的潛規則,也需要透過後續談判一一突破。

 

  兩岸ECFA已在今年9月12日生效,明年元旦起,兩岸多達800 多個稅目產品,將優先進入降稅期。明年3月12日以前,兩岸還將就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相關以及爭端解決機制,展開協商。

 

  劉碧珍說,ECFA帶給兩岸最大好處是,兩岸能以此作為產業合作平台,目前政府推動中的六大新興產業與大陸「十二五規畫」中的十大新興產業中有不少交集,日後兩岸可以一起透過ECFA平台,來共同發展。

 

  在兩岸洽簽ECFA以及開始協商ASTEP後,台灣應如何挑選洽簽FTA夥伴?劉碧珍建議,要挑選具有實質經貿利益的重要夥伴,未來也可思考善用APEC場域,跟隨亞洲國家一同加入亞太區域經濟整合。

 

  她也說,未來幾年是台灣經濟轉捩點,FTA、ECFA是促使台灣經濟成長的必要條件。

 

 

資料來源:2010-12-17/經濟日報/D5版/滾動錢潮布局全球
記者:林安妮/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