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透視經濟脈動 解構十二五 掌握陸政策

  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經濟研究所所長張榮豐觀察中國大陸十二五規劃,強調的是居民所得提高、提供消費的環境,中國沿海一體化將形成一個市場,台商雖然與大陸語言文化相近,但要面對國際品牌和國際通路,競爭很吃力。

 

  兩岸簽署經濟協議(ECFA)後,日本廠商對與台灣企業合作轉趨積極。輔仁大學日文系所副教授劉慶瑞說,因應少子化、高齡化,日本不少中小企業的企業主年事已高,第二代又拒絕接班,於是希望藉與台灣企業合作,由台灣出面與大陸交涉,日本企業只負責技術。

 

  中經院院長蕭代基指出,隨著兩岸之間經貿的開放,未來台灣會更加融入東亞經濟的整合,這是台灣長期發展中獨特的利基。

 

  中經院對中國大陸十二五規劃有更細膩的解構,張榮豐指出,「十二五建議」對2015年的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描繪五個重要圖像:

 

一、經濟發展模式:從需求面看,是消費、投資與出口協調拉動的,增加了消費一環;從供給面看,是農業、製造業與服務業協同帶動的,強調服務業的角色。

二、生產方式: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素質提高、以及管理重視創新。

三、社會與人民生活:經濟成長的成果由全民共享。

四、生態、環保:建設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社會。

五、政經體制與運行機制:堅持改革、開放,建構有利科學發展與國際社會分享發展機遇的體制。

 

  張榮豐指出,透過這五個圖像,可以掌握中國大陸未來政策的脈動。從今年7月起,改讓匯率浮動,接下來會減少外商優惠,要把資源從加工出口轉到內需。


 

資料來源:2010-12-13/經濟日報/A18版/整合行銷
記者:徐碧華/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