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健全:《觀念平台》菁英體制的陷阱與反撲

由於台灣廣設大學,高中生有90%以上進入大學,大學生畢業後90%進入服務業,惟服務業規模不大,無法吸納太多的高階人力。圖/本報資料照片

由於台灣廣設大學,高中生有90%以上進入大學,大學生畢業後90%進入服務業,惟服務業規模不大,無法吸納太多的高階人力。圖/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兩年前翻譯出版的《菁英體制的陷阱》(The Meritocracy Trap,時報出版,2021),書中提及美國學生進入頂尖大學,努力受到最好的教育,就業集中於科技、金融、醫學、法律等領域,有最優渥的報酬、最好的聲名。同時,他們全力成為世界的菁英,壟斷了所得、財富、權勢,也把持了產業、榮譽與個人尊嚴。菁英族群學校的教育投資是其他學校的5倍以上,但菁英進入名校,薪水是一般中產階級待遇的10倍以上。

  在產業的發展上,菁英階級受到更好的教育條件,和產業界、新創業者互動更好的生態圈洗禮,更容易接觸到新的科技(如金融科技、AI、大數據等)、新的商業模式和平台(碳交易平台、衍生性金融商品、NFT交易平台等)。雖然並非本意或故意,但開發了不少破壞性科技(如金融科技分析,利用AI、大數據取代親訪的企業貸款徵信、區塊鏈去中心化替代了不少中介者的角色等),將過去中產階級的工作移轉到菁英手裡,以至於菁英一人可抵中產階級十人之用,薪水的差距也大幅拉開。

  由於美國名校大學一年學費接近10萬美元,遠超過一般中產階級8、9萬美元的年薪。同時,根據書中描述,為了進入名校大學,必須先進入優質的私立高中,才能增加錄取名校大學的機率,名校大學的學生有3成左右來自全美最著名的20所私立高中。而這些私立高中的學費也相當高昂,絕非一般中產階級可輕易支應的。

  在私立高中、名校大學所費不菲的情況下,導致中產階級無力培育下一代就讀也無力翻身。美國現今每十人只有一人有研究所和大學以上專業學校的高級學位。金融科技、大數據等破壞性科技出現,使薪水的差距擴大,中產階級的薪水無力支付名校的學費,甚至日常生活的開銷。加上最近物價的上漲,美國人的儲蓄率又低,使很多中產階級只能靠信用卡舉債度日,中產階級慢慢的陷落,M型社會更加明顯。而菁英階級高傲、自認為高人一等,又不接地氣的思維、言論,也與一般民眾的隔閡愈來愈深。

  書中稱這個現象為「資源的詛咒」,但這不是土地或貴族世襲的壟斷,而是來自於人力、教育資源的壟斷。菁英階級透過良好的教育投資下一代,使菁英地位不斷傳承,並躋身到金融、科技、法律、醫學等重要領域之上,薪水是一般中產階級的10倍以上,並透過破壞性科技使薪水的差距拉大,也壓抑中產階級的收入,中產階級或消失,或缺乏向上的動力,逐漸形成菁英、中下階級的對立,這就是美國當今的社會對立處境。

  而最諷刺的是,美國前總統川普以富豪身分崛起,卻控訴社會貧富懸殊、不公平。書中也指出,美國逐步形成一個有錢人的美國,與另一個是其他人的美國。川普的崛起,其實是美國社會對菁英階級的最大反撲。

  看看美國,想想自己。台灣也有M型化的問題,但台灣的M型化不是來自人力資源的壟斷,而是來自於房地產的炒作、產業的M型化,以及大學的過度投資與平庸化。而產業的M型化問題,也加重了土地資源的不平衡。最近台灣的當紅炸子雞是半導體產業,很多半導體新貴的薪水都很高,又做了不少房地產的投資,甚至網路上還傳出若干半導體新貴認為,欲在新竹地區買房子,如果買在新竹市、竹東地區就遜掉了。他們認為,必須以竹北蛋黃地區房地產為目標,也哄抬了當地的房產價格,使其他產業的青年族群、中產階級,更買不起房子,承受了更大的剝奪感。

  在專上教育的過度投資及大學的平庸上,由於大學的廣設,高中生有90%以上進入大學,大學生畢業後90%進入服務業,而台灣服務業規模不大,無法吸納太多的高階人力,在供過於求的情況下,服務業乃呈現中低薪化,在薪資水準無力大幅提升下,青年人只能追求小確幸,內捲、躺平、缺乏向上提升的動力將成為常態。

  書中提及美國解決菁英陷阱的藥方是教育更開放,中產階級回到經濟體制的核心。而台灣避免社會對立的解方應該是,產業更多元化、更平均化,房地產制度的改革,以及二次的教育改革。在產業多元化上,政府的政策工具應是加強科技對傳統產業、服務業的連結、擴散。房地產制度的改革上,可以考慮課徵一定比率的囤屋、囤地稅,並結合政府的配合款成立專款專用基金,用於無殼族的租屋津貼或社會住宅之用。其次,教育改革則是設計誘因讓經營不善的私立大學、科技大學退出,並恢復技職教育,避免專上教育的過度投資及大學教育的平庸化。

  

作者: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名家評論/2023/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