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探討安倍經濟學「日本再興策略」重建日本產業競爭力之政策意涵與對台日合作之啟示,本研究所完成的研析內容包括三項:(1)「安倍經濟學三支箭」的整體政策發展動向分析;(2)第三支箭「日本再興策略」之重點政策探討;(3)安倍經濟學「第一支箭」與「第三支箭」的初步成效與對日本產業之影響分析等。
首先,在「安倍經濟學三支箭」的整體政策發展動向方面,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政策可分成三個階段來推動;第一階段為安倍內閣於 2012 年 12 月 26 日上路後到 2013 年 7 月參議院期中選舉之間,接連實施第一支箭「大膽的金融政策」與第二支箭「機動的財政政策」,並且在 2013 年 6 月 14 日提出第三支箭 「日本再興戰略」政策推動框架;第二階段在 2013 年 7 月到 2014 年 4 月消費稅增稅之前的期間內,主要在 2013 年底制定〈產業競爭力強化法〉,正式推動日本再興戰略中有關重建產業競爭力的政策措施;第三階段則針對 2014年 4月消費稅增稅後對民間消費造成之負面影響,持續強化第一支箭與第三支箭的政策內容,持續透過第一支箭的日圓貶值效果來改善不利於日本企業出口的國際競爭環境基礎,並以第三支箭政策鼓勵日本企業積極推動創新策略,重新開發出能讓消費者青睞的產品或服務,重建產業競爭力。
其次,在第三支箭「日本再興策略」之重點政策探討方面,本年度研究內容主要著重在〈產業競爭力強化法〉、「地方創生」以及「國家戰略特區制度」等三項政策內容的探討。其中,〈產業競爭力強化法〉的制訂主要在於確保日本再興戰略中有關重建產業競爭力政策的真正落實,更希望在「法規鬆綁」與「促進產業新陳代謝:加速創業、促進創新型事業重整與促進尖端設備投資」的兩大政策主軸之下,促進民間企業加強對國內的投資且避免同質化競爭,進一步解決「過多管制、過小投資、過當競爭」等長久以來影響日本產業競爭力提升之諸多問題。
關於「地方創生」政策的推動,主要在於解決「大都市經濟圈有感、地方城鎮經濟圈無感」之經濟發展失衡問題。安倍內閣從 2014年後半開始提出「地方創生」的政策構想,在年底則推出以激發地方經濟成長活力與解決人口減少問題為中長期願景的「地方創生總合戰略」,希望透過活用與開發「地方經濟分析系統」、協助「地方核心企業」成長、改善地方雇用條件、強化企業地方營運據點、建立地方防災體制,以及促進地方大學活化等政策作為,促進年輕人口返鄉就業,重振地方經濟。再者,有關「國家戰略特區制度」的推動,主要在於提供日本再興策略中有關法規鬆綁之試驗場域,希望將各戰略特區的試驗成果與經驗作為地方縣市推動制度面改革之參考。截至目前為止,安倍首相已指定六個國家戰略特區(東京圈、關西圈、沖繩縣、新潟市、兵庫縣養父市及福岡市)以及三個「地方創生特區」(仙台市、仙北市與愛知市),持續討論地方產業活化所需的法規鬆綁措施並進行試驗。最後,在安倍經濟學的初步成效與對日本產業之影響方面,本研究主要針對「第一支箭」與「第三支箭」的現階段成效與對製造業之影響進行探討。
在第一支箭「異次元貨幣寬鬆政策」方面,該政策引發的日圓貶值效應對製造業的影響備受矚目。此次第一支箭政策所誘導的日圓貶值趨勢將有助於運輸機械、一般機械業以及電子設備產業等出口型產業提升出口競爭力或帶來的匯差利益,但是促進出口數量的「J曲線」效果尚未顯現;而日圓貶值也對進口型或內需型產業卻帶來成本提升的問題。有關日圓貶值對日本製造業國內外投資策略之影響,此次日圓貶值並無真正帶動製造業回流的明顯效果,但是卻也突顯出近年日本製造業國際生產佈局策略的轉變,包括:接近消費者就地生產的「地產地消型」策略,以及日本國內製造據點將「朝高附加價值產品生產之出口導向製造模式」與「持續建構多種異量生產之快速交貨能力」等策略發展趨勢。未來如何透過研發面與人才面的政策,協助日企業將國內製造據點轉換成為「發展高附加價值製造模式的母工廠」角色,將是未來日本政府的重要任務。
就安倍經濟學「第三支箭」的成效與影響而言,主要分成幾項重點來進行探討,包括:〈產業競爭力強化法〉對降低日本企業既有營運成本以及發展新興技術領域之影響、「日本再興策略」對日本地方產業發展策略之影響、「地方創生總合戰略」推動地方核心企業國際化發展之影響,以及日本國家戰略特區制度對新興產業創新之影響等。具體而言,〈產業競爭力強化法〉之法規鬆綁內容(如:「企業實證特例制度」與「灰色地帶消除制度」等)主要在於協助既有企業突破營運新事業時所面臨到的法規制度面障礙;「日本再興策略」對日本地方產業發展策略之影響主要為,透過「地方經濟再生戰略會議」以官民合作的型態重新建構強化地方產業競爭力之策略藍圖;「地方創生總合戰略」將加速推動地方核心企業國際化發展,協助具有技術潛力的地方核心企業進化成為 GNT 企業,並且進一步帶動周邊供應鏈的中小企業形成「地方核心企業策略群聚」,與海外市場進行鏈結;日本「國家戰略特區制度」則提供法規鬆綁試驗場域,鬆綁阻礙地方特色產業發展的法令規範,真正促進地方發展具有本身特色的產業技術或商業模式,並成為匯集各種新興技術領域全球頂尖人才之地。
本研究茲對安倍經濟學第一支箭與第三支箭政策成效對台 灣相關政策推動之啟示以及台日產業合作方向建議如下:
一、 安倍經濟學第一支箭政策經驗對台灣之啟示:貨幣寬鬆政策應搭配促進高階製造回流政策,形塑國內製造業朝高值化轉型之氛圍。
二、 為因應日圓貶值帶來之正負面影響,應協助改造台灣中小型製造廠商的核心競爭能耐。
三、 掌握日本製造業推動「國內發展高附加價值化母工廠與海外市場發展地產地消型量產工廠 」的國際生產布局策略動向,摸索日商在台生產據點升級成第二研發製造母工廠之機會。
四、 掌握〈產業競爭力強化法〉之法規鬆綁政策提升製造業升級與促進新興產業發展之後續成果,尋求台日新興產合作契機。
五、 掌握日本推動醫療與健康照護產業發展動向,創造醫材、半導體以及機器人領域之台日產業技術合作契機。
六、 結合台日各地方自然環境相似之特色,促進「潔淨能源領域」之台日產業技術交流與商業化發展。
七、 促進國內台日搭橋相關單位與協助地方核心企業國際化發展之相關金融或輔導單位合作,共同發掘有技術互補性之台日合作商機。
八、 參酌日本國家戰略特區制度之經驗,思考我國經濟特區制度與地方縣市法規鬆綁措施相互鏈結之可能性,以促進地方新興產業發展。
九、 即時盤點日本國家戰略特區與地方創生特區法規鬆綁內容, 可鼓勵台灣企業赴日投資研發據點,建構台日產業共創交流機制,並激發新形態創業點子。
十、 摸索物聯網(IoT)等新興技術產業之台日合作問題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