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全:《名家觀點》催生主權基金的必要性

川普總統4月2日的高額對等關稅引發舉世震撼,雖然4月9日公布延期90天實施,期間課10%對等關稅,視談判情況再決定最後的對等關稅稅率。

政府團隊卯足全力談判,即使最後降至10%至20%,我們也必須付出降低進口關稅、大幅採購美國能源、軍備、農產品致排擠政府支出、海外投資也會衝擊國內投資,以及購買美國公債等代價。

如果我們只能見招拆招,沒有大格局的戰略,台灣的經濟、產業勢將大受影響。我們試著勾勒出台灣未來經濟的景像:第一,有大格局戰略的樂觀情境:川普對付中國大陸的關稅政策只有目標沒有策略,因為對大陸民生必需品採取高關稅,卻沒有替代品,將引發美國通膨,最終沒有對抗中國的底氣。如果把台灣納入成為美國再工業化的策略夥伴,透過台灣、台商,乃至日本,可以適度取代大陸的民生必需品,川普關稅政策就有對抗大陸的能量。台灣政府可以透過管道,和美國談判達成每年投資一定金額、創造一定就業人數、逐步建立製造業的KPI,換取經濟特區、綠色通道,以及對台灣低關稅的承諾。如此可以保障台灣繼續鞏固美國市場,並避免國內傳產出口受美國高關稅的衝擊。

第二,台灣採行擴張性對外投資策略的中間偏樂觀情境:不少企業前往美國投資,為避免產業空洞化,必須有機制誘因協助雙向投資、在台灣和美國股市雙掛牌,使台灣企業可以國際接軌,吸引國際人才、購併國際企業,成為國際級企業。當然,台灣的人才也可以進行國際交流、全球就業,同時,人才、資金、租稅等必須有雙向的流通機制。

再者,傳統產業結合AI、5G、半導體、ESG等科技,尋求二次升級轉型。服務業加速鬆綁、產業化、國際化,透過規模經濟,提升國際競爭力,突圍年輕人薪資停滯的困境。

第三,政府缺乏積極作為、僅止於維持現狀,經濟將逐漸走下坡的悲觀情境。

其中,情境一、情境二,對台灣相對有利。不過,情境一需要台美日結盟,同時規劃海外工業區、科學園區的開發。而情境二,包括投資先進國家的創投、產學合作、吸引人才、購併企業、海外資本市場的連結,也是個不小的工程。其次,傳統產業和高科技的鏈結、尋求二次的升級轉型,以及服務業的產業化、國際化,包括海外通路、中央廚房等公共財的投資。上述領域都需要大量人才、資金投入。須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關鍵時刻需要關鍵投資。這也是賴總統宣示的,利用台灣產業的優勢,打造國家級的投資平台,鏈結AI的目標國家及市場。

尤其是最近,中東國家利用主權基金投資AI基礎建設、設立資料中心吸引各國AI廠商前往投資,利用資本驅動(capital-driven)的策略,也帶給台灣很大的啟示,台灣有產業群聚,結合主權基金的資本驅動,將使台灣在AI、5G機器人、半導體、電動車等嶄新領域上,更具吸引外資的誘因。

雖然基於需求投資開發海外工業區、科學園區,高科技產業的國際接軌、投資海外創投、取得前瞻科技、傳統產業的二次升級轉型、服務業的產業化、國際化等,主權基金的規劃有其必要,但如何結合民間資金,甚至由民間主導,邀請民間公正人士擔任董事長,即政府則以董事的身分在董事會監督運作,如此可以避開人事、會計、審計及利益團體的糾葛,並強化投資廠商的透明度、投資績效。國外主權基金如新加坡淡馬錫、挪威的主權基金,雖然經費來自政府,但由民間主導運作,是比較成功的案例。

此外,商業投資占較高比率,以尋求資金的永續經營、循環運作,但有一定比率的產業政策投資,引導產業走向,也是必須正視的。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
資料來源:2025-06-06/經濟日報/A4版/焦點